尚小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知趙致洪函中所謂“領子”實際上就是“領款”,“子”可以理解為“錢子兒”。應夔丞所要領取的每月2000元津貼,是“由中央特准,飭部發”,[104]也就是袁世凱特准,飭內務部發給,但趙秉鈞“飭查國務院、內務部均無成案”,而應夔丞又未提供相關批文,故趙雲“不甚接頭”,且有請洪“一手經理,與總統說明才行”之言,並透過洪“先將原領紙送回”。於是,洪述祖轉告應夔丞:“須吾弟將雪老電請此數(即每月2000元津貼——引者)及中央允准覆電原稿抄附領狀之上,方為合式。”由趙秉鈞處理此事方式可知,在袁世凱決定給予應夔丞每月2000元津貼一事上,趙秉鈞並沒有參與,袁也未通知趙備案,故趙之態度不甚積極。但應夔丞顯然以為趙秉鈞知道此事,且趙是其頂頭上司,領取津貼自然要經趙手,故並未將程德全“電請此數及中央允准覆電原稿抄附領狀之上”,這才出了問題。徐血兒首先將“領子”錯寫為“領字”,然後又將其解釋為“極機密、極重要之事”,將“不甚接頭”解釋為“不能面商”,完全與原意不符。應夔丞領取津貼並非“袁、趙所不能面商者”,趙之所以請洪“與總統說明才行”,是因為應系洪介紹於總統者,應欲到趙處領款,趙在沒有看到相關批文的情況下,當然要獲得總統同意,故要洪“與總統說明才行”。可見,趙在應領款一事上純屬公事公辦,正因為如此,應夔丞初次領取津貼時遇到了麻煩。不過,此事最終還是在洪述祖的協調和內務部次長言敦源的幫助下,得到圓滿解決。應夔丞於1月9日終於領到了第一筆津貼。[105]
趙秉鈞為了解釋“應君領子不甚接頭”,花了不少心思。這一點可以透過對比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所藏“勘電”底稿與最終宣佈的“勘電”定稿之間的差異看得出來。
表5-2 “勘電”對“應君領子不甚接頭”一函之解釋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5/1-2006052354133X.jpg" />
“勘電”系1913年4月28日以趙秉鈞名義正式發出。底稿中“上月廿四日”指3月24日。“□□□”當指應夔丞的差遣員朱蔭榛。如前所述,其人於宋教仁被刺當晚,即3月20日晚,受應夔丞委託,攜帶公文及“印領”,乘火車赴京,向總統府領取1913年1月至3月應夔丞所任江蘇駐滬巡查長津貼共計6000元。案發後在應宅搜到了應夔丞差委朱蔭榛的命令。[106]“勘電”底稿本來是想就趙秉鈞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