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滿攔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影響這個世界的。
比如我們說白玉蟾,這個人儘管來歷不明,以一種刻意的低調方式,保持一種刻意的高調招搖,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但我們卻可以斷定這個人真的存在——不管他到底是隻誤喝了丹水的蟾蜍,還是一個大活人故意擺迷魂陣。但他到過許多地方,和許多人交流過,所過之處都留下了零星的記載,而且他本人還留有一大卷本詩書,再加上他的門人弟子,要讓我們相信這麼多的人在偽造一個並不存在的人,而且連個目的都沒有,這很難。
至少,朱熹化名為崆峒山道士鄒訢這事,已經是史學界的共識,都知道朱熹在白玉蟾這裡碰了壁之後,轉而去研究《周易參同契》,最終也沒搞出個名堂。這是史實,所以白玉蟾確曾存在過。
而王守仁在這裡突然搬來一個蔡蓬頭——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人提到過這個蔡蓬頭,此人無爹無媽,沒有幼年,沒有少年,沒有相識的朋友,沒有左鄰右舍。等於是憑空跳入歷史之中,就已經是成年老道了——在此之後,也沒有任何人發現蔡蓬頭,這導致了此人又沒有晚年,更沒有三朋四友,不曾有隻言片語留在這個世界上……
俗話說得好,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連脊椎動物死了,都要留下點兒化石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這個蔡蓬頭居然有此智慧學識,一眼瞧得出王守仁的來龍去脈,但在王守仁見到他之前,卻不曾有過絲毫的記載,這就夠讓人納悶的了——更離奇的是,日後王守仁功名大成,聲名赫赫,按理來說少不了會有刨根問底的人,挖地三尺去尋找這位蔡蓬頭的行蹤,可是卻沒有找到他。最可疑的是,九華山的傳說之中,提到這個蔡蓬頭,居然也是來自於王守仁的這段記載。
也就是說,蔡蓬頭以前不曾存在過,見到王守仁之後又神秘地消失了,比白玉蟾消失得更為乾脆徹底。他分明是從一個虛無的世界突兀地跳出來,跟王守仁打了聲招呼,然後又跳回到了虛無世界之中,這真的可能嗎?
自然界中,滅絕的動物死了千年萬載,猶自會留下甲殼化石供人憑弔。而思想則是人類逝者的甲殼化石,只要你曾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並以自己的思想感召或是影響過別人,那麼你的思想就必然會留下零星殘跡。
一如白玉蟾,此人消失得如此乾脆徹底,但他的詩文留了下來,他與朱熹的交往留了下來。僅僅是因為,白玉蟾在道家的領域中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