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想要考進太學,主要是太學在汴京城,更重要的是汴京城裡不少官宦子弟在太學讀書。可以這麼說,太學是小型的權力中心,也是小型的官場。而應天府書院就是單純的書院。
四年前,趙暘不僅下令讓太學改革,也讓其他各地的有名書院改革。自從改革後,太學的勢頭越來越好,這兩年來有隱隱壓應天府書院的勢頭。不過,今年的太學到底能不能勝過應天府書院,就要看殿試的成績了。
三年前的殿試,狀元是應天府書院的,榜眼是太學的,探花是孔子故鄉的。如果按成績來說,三年前的殿試,太學輸給了應天府書院。
如果今年的殿試,狀元是太學的,那麼太學就能贏應天府書院。
朝中大臣們自然也知道太學和應天府書院之間的較量。雖說不少大臣並不是太學的學子,但是他們現在身在汴京城,自然希望太學能贏。
不少大臣都說蘇軾有狀元之才,說他今年很有可能考中狀元。
宋仁宗也希望蘇軾他們能考中狀元,揚一揚太學的威名。
蘇軾有狀元之像,蘇轍有榜眼之像。
大臣們覺得今年的殿試,狀元和榜眼肯定都是太學的。
雖然大臣們還沒有見到蘇軾他們兄弟倆的,但是對他們兄弟倆非常看好。
有一些大臣知道蘇軾和蘇轍是歐陽修的學生,紛紛轉頭誇讚歐陽修教得好。
歐陽修連連表示,他教的不多,主要還是太學的先生教得好。雖然他嘴上說的這麼謙虛,但是心裡非常高興得意的。
趁大臣們拍歐陽修馬屁的時候,趙暘給宋仁宗使了使眼神。
宋仁宗瞬間會意,輕咳了一聲,瞬間讓朝堂安靜了下來。大臣們連忙站好。
“說完解試的事情,我們來說說武舉的事情。”
這話一說,大臣們都露出驚疑的神色。
晏殊走出列問道:“官家,武舉怎麼了?”
每三年有科舉考試,同時也有武舉考試。不過,宋朝重文輕武,對武舉考試並不看重。
每次參加武舉考試的人數非常少,前些年的時候,還有幾百人參加武舉考試,但是現在參加武舉考試的人數只有幾十人。這幾十人還不怎麼樣。
其實,參加武舉考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為重文輕武,另一方面是武將們也喜歡搞推薦。
武將們搞推薦,還不需要經過官家和文臣們的同意。只要他們的將領同意就行了,這也是冗兵的重要原因。
“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