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不能認為趙秉鈞或袁世0凱是刺殺宋教仁的主謀”。[15]馬勇最初認為袁世凱“不擇手段地加害於宋教仁,終於釀成民國史上的第一大血案”,但近年也一改前說,認為“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宋教仁所要競選的議會多數,目標只是內閣總理,與袁世凱的大總統地位毫無關聯”,“將宋案的責任推給袁世凱是非常表面的看法,根本不知道宋教仁與袁世凱之間的真實關係,不知道袁世凱是多麼欣賞宋教仁的才華”,“按照當年法院的判決,宋教仁之死追查到內閣總理趙秉鈞,大體上是可信的”。[16]張華騰同樣進行了自我否定,認為從常理言,“刺殺宋教仁破壞了袁世凱自己在民初極力樹立的‘合法性’形象,不符合政治家袁世凱的切身利益”;從當時局勢看,“袁世凱並不懼怕宋教仁成立內閣,更不會不計較得失地使用暗殺手段”;從法理上看,“尚未有直接證據證明袁世凱為刺殺宋教仁的主使”。他更傾向於認為“宋教仁為陳其美主謀所殺”。[17]
前述業餘探究者對宋案真相也有分析。其中張曉波《民國的開端:宋教仁評傳》傾向於懷疑袁、趙並非刺宋主謀,刺宋很可能是應夔丞與洪述祖迎合袁世凱剷除政敵之舉。[18]思公《晚清盡頭是民國》及金滿樓《退潮的革命:宋教仁的1913》認為袁世凱、趙秉鈞、陳其美均有嫌疑,而陳其美嫌疑似乎更大。[19]張耀傑《誰謀殺了宋教仁:政壇懸案背後的黨派之爭》則斷定幕後主使就是陳其美。[20]需要指出的是,早在宋教仁被刺之初,便有人傳言陳其美是幕後主使;20世紀20年代,袁克文在其所著《辛丙秘苑》中,也持這種觀點;而日本人北一輝在《支那革命外史》中,更發揮其奇特想象力,聲稱陳其美是刺宋主謀,而袁世凱和孫中山是“從犯”。[21]袁克文和北一輝之書均非學術著作,但其觀點對後來一些刻意抹黑國民黨的人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應當承認,將尋找刺宋主謀作為宋案研究的主要方向,並沒有問題。但須引起研究者高度重視的是,從應宅搜獲的函電檔案實際上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極為明確而重要的資訊,即“宋案”≠“刺宋案”。宋案案情錯綜複雜,其中至少應當包括收撫共進會、調查歡迎國會團、操弄憲法起草、構陷“孫黃宋”、“匿名氏”攻擊、低價購買公債,以及刺殺宋教仁等一系列情節或環節。另外,在宋案證據中僅僅提到過一次的未遂“除鄧”案,對破解宋案謎團亦極為關鍵。這些情節,環環相扣,次第演進,而又交錯進行,“刺宋”是宋案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整個案情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