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柏山長青故事多 (第1/5頁)
康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省教育學院兩年的的脫產學習,收穫多多,何家杏的每門功課考試成績基本都在八十多分以上。最讓她難以忘記的有三件事,一是蒲縣東嶽廟的深厚文化;二是攀登華山有驚無險的經歷;三是關鍵老師獨特的教學藝術。
1987年冬天放寒假前夕,教育行政管理系組織學員,去臨汾地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見習工作。何家杏和王曉鳳所在的小組,被分配在了地處臨汾西山的蒲縣。一聽說去蒲縣,有了解情況的同學唯恐把自己分往此地。原因是此地山高路遠,需要付出艱辛,才可以完成任務。豈不知“無限風光在險峰”。
長途汽車在盤山公路上小心翼翼的行駛著。群山被皚皚的白雪覆蓋著,蜿蜒盤旋如無數條長龍在上下飛舞著,絲絲的寒氣不斷從車廂的縫隙中擠進來,親吻著每個乘客的臉頰。在一路驚險的顛簸中,終於到了蒲縣城。在蒲教育局有關部門的熱情接待下,他們一行被安排在了附近的區招待所。
蒲縣城雖然地處山區卻歷史悠久。據古籍記載,帝堯的老師是上古賢人,姓伊名疇。因為他常年穿一件蒲草編的粗服,所以人們稱他為蒲衣子。後人尊稱蒲伊。相傳他才高八斗,而又淡泊名利,隱居在深山之中。帝堯聞其賢,特從堯都平陽專程登山造訪,拜他為師。由於這個傳說,到夏朝初期,人們已把這一帶稱為“蒲子國”,如今蒲縣太林鄉有個山村叫蒲伊村,就因蒲衣子隱居於此而得名。該村還有蒲衣子當年的講道臺遺蹟,一塊特大的磐石,雖經千年風雨,但其靈性不減,無言地訴說著蒲伊的輝煌。
所謂的見習,就是同學們分組到各所學校,透過實地考察,召開座談會等形式。瞭解當地教育教學工作情況。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寫出調查報告。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提出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化的建議等。
帶隊的學院管理系的負責人及班主任老師利用週末休息日,也會組織同學們在當地周邊遊覽一些風物景觀。有一個週末,天清氣爽。在當地同行的熱情陪同引領下,大家拜訪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柏山東嶽廟——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神聖之地。
柏山東嶽廟,也稱柏山廟、蒲縣東嶽廟,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蒲縣蒲城鎮城關村東關自然村的柏山之巔,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柏山四季長青,東嶽行宮傲立山巔。這個行宮,成了蒲縣的驕傲,蒲縣的象徵,也是蒲縣對外宣傳的一個視窗。有人曾詠雲:“春謁東嶽廟,攀登倍精神。慎思受啟發,前進有信心。”人們感謝東嶽廟,保護東嶽廟,開發東嶽廟,因為它是取之不竭的文化資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