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陽春》、《白雪》就是出自師曠之手。
師曠音樂知識非常豐富,不僅熟悉琴曲,並善用琴聲表現自然界的音響,描繪飛鳥飛行的優美姿態和鳴叫。傳說,當師曠彈琴時,馬兒會停止吃草,仰起頭側耳傾聽;覓食的鳥兒會停止飛翔,翹首迷醉,丟失口中的食物。
師曠聽力超群,有很強的辨音能力。漢代以前的文獻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別敏銳的人。《淮南子·氾論訓》說:“譬猶師曠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周書》記載他不僅擅琴,也會鼓瑟。師曠也通曉南北方的民歌和樂器調律,《左傳》記載:“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楚必無功’!”
《莊子·齊物論》說師曠“甚知音律”,《洪洞縣誌》雲:“師曠之聰,天下之至聰也。”
《荀子·大略篇》也記載:“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師曠。”
到晚年時,師曠已精通星算音律,撰述了《寶符》100卷,可惜均失佚。
樂聖,這是師曠應得的地位。
由於耳朵太好使,師曠後來被神化。
在道教的天后宮、城隍廟等宮觀建築的門殿東、西兩次間,通常設有站像千里眼和順風耳,他們是道教寺廟的護衛神。顧名思義,千里眼的本領是眼睛能看到千里以外之物,順風耳能聽到千里之聲。
中國民間有個“十兄弟”的故事。十兄弟依次叫順風耳、千里眼、大力士、鋼頭、鐵骨、長腿、大頭、大足、大嘴、大眼,各有獨特本領。到了元朝時期,歷史小說稱千里眼和順風耳為“聰明二大王”。他們指的是離婁和師曠兩位古人,其中,離婁是黃帝時人,傳說目力極好,百步之外能見秋毫之末,就是不僅看得遠,而且解析度極高。
千里眼、順風耳是道教中的兩位守護神,地位雖然不高,流傳卻很廣泛。這兩位小神分別擁有特異功能,千里眼能夠看到千里之外的物體,順風耳則能聽到千里之外的聲音。中國古代的小說裡很早就有他們的形象,而關於他們的來源卻無法考證,到元朝(1206—1368)時,一些小說開始以古代的兩位人物作為他們的來源,他們就是師曠和離婁。
後來他們被道教納入神仙體系,成為該教的護衛神,他們的塑像一般安置在宮觀的大門口,同時又在他們的旁邊加了兩位武士,合稱“四大海神”,實際上是模彷彿教的四大金剛。《西遊記》中描寫孫悟空鬧東海、攪地府後,事達天庭,玉帝詢問“妖猴”來歷,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