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閃出千里眼、順風耳,將“妖猴”的來歷奏明。
【五音六律】
既然說到師曠,順便介紹中國古代音樂。
中國古代對於音樂非常重視,因此《史記》專門用了一卷來介紹樂。
且來看看太史公怎樣說“樂”。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於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什麼意思?大致就是說,人和禽獸的區別在於人能說話唱歌,禽獸不能;君子和普通人的區別在於君子懂得樂,而一般人不懂。
所以,上古時候,樂盲跟流氓沒什麼區別。要混進上流社會,非要懂得樂不可。
《詩經》中的風、雅、頌都是樂,不過,雅頌才是正規的樂,風多來自民間,因此常常有歌無樂。
“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這一段什麼意思?一個國家要治理好,就要做好四個方面:禮、樂、刑、政。樂的地位高居第二,超過了刑法和行政。
樂和民聲,就是說樂可用來實現和諧社會。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這兩段,都在講述樂與和諧社會的關係。
“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夔始作樂,以賞諸侯。”這一段,講述了上古音樂的起源,舜製作了五絃琴,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樂器。而舜的大臣夔開始作樂,則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音樂。
不過,按照《山海經》的說法,“伏羲造琴瑟”。
按照《禮記》,神農做琴。神農做的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絃,分別稱為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又增加了兩根弦,新增加的兩根弦稱為少宮和少商。
其餘的樂器,女媧發明了笙和簧,隨發明了竽,巫咸發明了鼓,舜發明了簫。
太史公在這一卷的最後這樣總結:“夫上古明王舉樂者,非以娛心自樂,快意恣欲,將欲為治也。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故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宮動脾而和正聖,商動肺而和正義,角動肝而和正仁,徵動心而和正禮,羽動腎而和正智。故樂所以內輔正心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