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意孤行 風滿御史臺 (第4/7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td v> 呂惠卿與司馬光御前辯論 </td></tr><tr v><td v> 閏十一月 </td><td v> 十六 </td><td v> 啟用曾布 </td></tr><tr v><td rowspan="4" v> 十二月 </td><td v> 十九 </td><td v> 條例司奏請差遣特派員推行新法 </td></tr><tr v><td v> 初一 </td><td v> 開始改革宗室待遇 </td></tr><tr v><td v> 二十一 </td><td v> 呂公著攻擊條例司 </td></tr><tr v><td v> 某日 </td><td v> 蘇軾上七千言書,王安石深惡痛絕 </td></tr></table>
惹出事來的是王安石,掀起風波的是呂誨。不過,呂誨雖然被貶,卻沒有嚇退那些言諫官員和監察官員,反而更加激起了他們的鬥志。這時,儘管御史中丞換成了王安石推薦的呂公著,唐宋兩代卻從來就有“臺中無長官”的傳統。也就是說,御史臺的所有官員無論職位高低,都可以彈劾宰相和副宰相,並不需要事先請示御史中丞。
於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聯名彈劾王安石的是劉述、劉琦和錢顗(讀如以),職務分別是侍御史知雜事、侍御史和監察御史裡行。唐宋兩代的御史臺下轄三院,臺院的主要官員為侍御史,殿院的為殿中侍御史,察院的為監察御史。資歷淺的非正式監察官員都叫裡行,資深的侍御史兼知雜事,總領御史臺日常事務,是僅次於御史中丞(臺長)的中央最高監察部門二把手。
所以,侍御史知雜事劉述領銜聯名彈劾,事情的嚴重性就不亞於呂誨獨立作戰。奏摺的措辭更是嚴厲,痛斥王安石執政以來專橫跋扈肆無忌憚,反唐堯虞舜祥和之道,用商鞅韓非權詐之術,棄祖宗仁民愛物之家法,改立與民爭利禍害天下之新議,以至於人心浮動囂然不安。因此,他們請求皇帝立即撤銷其參知政事的職務,就連暗中支援王安石的宰相曾公亮,抵制不力的副宰相趙抃,也應該一併罷免。
這可真是重磅炸彈。
實際上呂誨被貶之後,御史臺就一直群情激奮。奏摺雪片般地飛進宮中,參加戰鬥的也不止這三人。王安石的應對則是一面指使開封府法官王克臣羅織罪名誣告劉述,一面奏請皇帝將劉琦和錢顗貶到外地去做管鹽酒事務的小官。
錢顗立即上路。離開御史臺時,他當眾痛罵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