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意孤行 風滿御史臺 (第5/7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王安石的推薦而進入監察部門的同僚殿中侍御史孫昌齡:身為監察官員就該精忠報國,為什麼要像奴才一樣服侍王安石?你自以為得計,可以青雲直上嗎?我看你豬狗不如!
說完,錢顗拂袖上馬而去。
孫昌齡莫名其妙被劈頭蓋臉罵得狗血噴頭,只好硬著頭皮出面彈劾那個狀告劉述的開封法官王克臣,說他巴結權貴欺君罔上,又說了王安石新法的許多不是,這才撇清自己與王安石的關係,挽回自己在監察部門的臉面。<small>[14]</small>
結果,孫昌齡也被貶。<small>[15]</small>
這時,一位言諫官員看不下去了。此公名叫範純仁,職務是同知諫院,即言諫部門的副長官。言諫與監察雖然任務不同,前者勸諫皇帝,後者監督官員,但由於都負有反映輿情之責,所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更何況這位範純仁也非同一般,他的父親正是曾經的改革派領袖范仲淹。
與範純仁並肩作戰的是司馬光。他直言不諱地說:王安石原本就不得人心,現在又因為他而罷免御史,這是雙重的不顧民心向背。如果監察官員忠於職守也要受到處分,臣恐從今往後,天下人都會閉上嘴巴,陛下再也聽不到真話。
範純仁更是義憤填膺。他說:人臣以盡職為忠,人君以納諫為美。只有這樣,執政才不敢為所欲為,小人也才不能禍國殃民。祖宗創立的言諫監察制度如果被破壞,請問陛下靠什麼保證長治久安?何況王安石離經叛道黨同伐異,豈非倒行逆施,難道不該罷免?曾公亮同流合汙晚節不保,趙抃心知其非而不能力挽狂瀾,難道還要留任?<small>[16]</small>
這時的司馬光和範純仁同心同德,共同維護著帝制時代原本就稀缺的言論自由,以及士大夫參政議政的權利。儘管後來司馬光也會變得跋扈,範純仁跟他也要分手。
神宗當然不能接受他們的意見。但王安石提出要將劉述送進大獄,皇帝也不同意。最後的結果,是劉述被貶到今天的江西九江去做知州,只不過是在範純仁辭職之後。
<small>[17]</small>
辭職並沒有馬上得到批准,王安石甚至悄悄託人帶話給範純仁:別走,政府已經在討論安排你做知制誥。範純仁卻嗤之以鼻:這種話怎麼傳到我耳朵裡來了?是要收買,還是嚇唬?意見不被採納,高官厚祿有什麼用?於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將自己的奏摺抄送中書省,等於發表了公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