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吃麵線糊是可以加胡椒粉的,但這東西實在太貴,難以想象和小吃搭配,辣椒粉比起胡椒來又要便宜都多了。
有了這個餅,小甘便覺得再吃一大碗麵線糊有些多了,恐怕耽誤了午飯,便轉而走到‘財源廣’小吃門口,叫道,“老廣,來個肉餅蛋湯,再來一碟鹹菜!”
“來了!”本在桌前看報紙的掌櫃老廣趕緊站起身,揭開灶頭上的大蒸鍋,白氣頓時騰然而出,帶著絲絲縷縷的肉味兒姜蔥味兒,混雜在一處,讓路人都不由得吸了吸鼻子,喊一聲‘香’。他用一把特製的鐵夾子把裡頭的燉盅夾出——這燉盅因為常常取用,已經都被夾出一個小坑了。
本白色的燉盅是粗瓷造的,洗多了有些發黃,瞧著卻十分乾淨相,老廣把燉盅夾在了木盤裡,端到小甘桌前,口中說著‘仔細燙著’,一手迅速抓起燉盅放到小甘面前,又揭開蓋子,一股熱氣頓時冒了出來:掌心偏大的燉盅裡,一塊小巧玲瓏的肉餅子伏在水底,上頭蓋著一個圓圓的荷包蛋,蛋白如玉,蛋黃泛著微紅,瞧著令人食指大動,又因做得小巧而頗有雅趣。
老廣從灶頭另一處熱水鍋裡夾了調羹——餐具都用熱水燙著,是這條街的小店獨有的服務——為小甘放入盅內,又把一個陶瓷瓶子放到桌上,笑道,“這是剛才諸相公送來的辣醬,甘老爺隨意用。”
小甘已咬了一口燒餅,咀嚼了幾下,便辣得不輕,忙喝了兩口燉盅內的好湯,方才平復過來,也是感嘆道,“真好辣味!這東西你們店裡倒是要進著——往常一碗燉盅便差不多了,現在怕不是要兩碗、三碗才能止辣?”
原來這燉盅,也是雲縣這裡特色的小吃,原本是買活軍的食堂、酒樓裡供應的,他們人多,而且都是各吃各的餐盤,夏天還好,一大鍋湯自己打來喝便是了,買活軍食堂幾乎是每日宰豬的,豬骨頭熬的湯,香噴噴的,自己帶了油星,再加點海帶幹,便非常的鮮美了。但到了冬天,大鍋湯保溫不便,謝六姐便發明了這燉盅的辦法,幾乎是眨眼間便在幾縣之地流傳開來了——只有一點是好笑的,一開始這燉盅叫做沙縣燉盅,但沙縣就在左近,那裡是分明是沒有這種東西的,因此現在眾人都叫它海鮮燉盅。
這種燉盅,在冬日裡是非常體貼的,可以賣得相當便宜,一文兩碗,這樣的燉盅裡放一些雜海貨便可,尤其是雲縣這裡,海貨很便宜,什麼牡蠣幹放一點,澆上豬骨湯,已是極其鮮美,論成本,一個燉盅一枚小牡蠣,算來連01文都不到。便是做初級工,一日賺20文的人,也不會覺得喝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