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雞籠島土豆大豐收,畝產千斤,集體農業顯威力……”
九月底,信王端坐在雲縣郊外別院,他的房間之中,輕輕地誦讀著《買活週報》最新一期的標題,眉頭也微微皺了起來,“畝產千斤……”
土豆這東西,信王是知道的,這東西倒也不是謝六姐帶來的,這個東西,數十年前便已經進入了御膳房的食譜,以海外奇珍的身份,時常是被敬獻上來,作為一種甜點,多數是蒸熟了之後,澆上糖漿來吃。甚至就在西苑,還有幾壟地專門種植這東西,只是御膳房的土豆,十分的小,而且畝產量也不高,以信王偶爾從皇兄那裡聽說的,一畝地不過一百多斤而已,和報紙上所說的畝產千斤,還有不小的差距,一時間竟讓人很難相信,報紙上所說的土豆,和信王從前吃到的‘玉球果’實際上就是一種東西。
畝產千斤……真要有什麼作物,能夠畝產千斤,那天下間真是再沒有餓死的人了。買活軍這裡的高產稻,幾年來陸續往全國擴散,地方官禁之不絕,甚至到了縣官要張貼買活軍的報紙,號召百姓千萬不要大規模種高產稻自留種的地步——【留種退化,減產絕收】的招貼,貼得到處都是,使團一行人南下時,信王便親眼在驛站附近的村落裡看到了這樣的招貼。這種高產稻種賣得很貴,但銷量極佳,按照使團中那個錦衣衛黃謹的說法,這已經是買活軍極力限制的結果了,若是願意敞開了賣,十萬斤、百萬斤稻種都能頃刻間賣完。
即便如此,高產稻在買活軍以外的地方,一季也就只能打個四五百斤,這是黃謹弄來種子之後,朝廷這裡試種得出的結果。買活軍種地自有買活軍的辦法,離開了他們的培訓,只靠老農自己的經驗,一畝地居然能少打個一百多斤——即使如此,也非常可觀了,這幾乎是敏朝本地種子的幾倍。一樣的地,在買活軍手裡,每年都能憑空多弄出近千斤糧食來——現在天候不好,兩季作物中只能種一季稻,另外一季便種玉米、大豆、紅薯、土豆,總之是不會讓地力脫空,買活軍會種地,這是無疑的。
多收了這樣多的糧食,也就難怪他們的領地如此的富饒了,不但治下的百姓人人都能夠吃飽,而且還有餘糧賣遼餉,現在還有餘力大量招募青壯流民去開拓雞籠島。謝六姐也的確是生而知之者,她若不去,誰知道雞籠島豐饒至此?按報道上所說,四季如春,氣候調和,又有雞籠山脈貫穿南北,遮擋颱風,靠鷺島這一側是很適合種田的。尤其是南部,溪流縱橫,地勢平坦,非常適合開鑿水稻田地。果然,才剛是墾殖的第一年,所種土豆,就比雲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