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的權力,似乎他們像是真正的奴隸,但許多活死人都以官府的奴隸或者佃戶自居,而謝六姐對此也沒有多反對的表示。
在沈曼君看來,這種耐人尋味的沉默,似乎反映了謝六姐旺盛的權力慾,但她也能理解沉默的緣由——買活軍的規矩,實在是過於標新立異了,倘若把百姓當成百姓的話,那他們或許立刻就配合起來了。而謝六姐顯然是個‘君可欺之以方’的統治者,對於她要推行的東西,甚至完全可以說是擇手段,她如今頒佈道統也是她想要教化萬民,而是她意識到若推出道統,越來越大的地域就越來越好管理了。
進入封建社會之後,鐵器開始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封土建國成了這時期的標誌組織結構……所謂命於下國,封建厥福,封建制在殷商已有了萌芽,四方封國的體制落入周朝之後,便進入了千餘年的封建社會時期,這一時期亦是文化興旺發達,而各方學說逐漸成熟,史料廣泛流傳,沈曼君已有了一定了解的時期。
由兩週而至春秋戰國,到始皇大一統為止,四方封建的統治特點是極為明顯的,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國內擁有極大的自主權,封國內的百姓自認為是王之民,而非君之民,甚至也能越過諸侯向封臣下令,這是越禮之舉。這種自主權被視為是封建制和集權制的標誌區。教材認為在秦將下一統之後,封建制只在南北朝有過短暫的回流,但很快也消失無蹤,兩千年曆史,華夏國絕大多數地區始終在推行集權地主制——也就是如今的主流制度,君主直接佔有下,再無封建封臣,所有百姓都依附於,由任命官僚治理,而土地也歸屬於百姓私人,可以自由買賣。
教材還指出,封建社會和集權地主制,在政體的確有很大的差異,但由於生產力沒有根本區,主要的先進生產工具依然是鐵器,因此兩者是列系,而是繼承系,封建制始終作為央集權制的一種補充,部分地存在於王朝,譬如敏朝的藩王,就還算是封建制的遺存。而此時的西洋社會也還處於普遍的封建制,他們的大概還算是教皇,而本土封國林立,各個爵位都有自己的封土,這無疑是對應了周代到戰國那千餘年的政體。
沒想到西洋人的政體還蠻落後的……
雖然書強調了兩種社會形式是存系,但沈曼君自然以為還是大一統之國更為強大,而她已逐漸認識到,此時西洋人在技術實在是有許多地方都超過了敏朝,這時候見到了政體的優越,自然而然,唇邊也浮起了一點點微笑。只是這一點優越感很快就消失了——她看到了闡述生產系的那一段。
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