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限於追求絕對的公平,譬如均田制,均田制的消失其實就是因為人有良惡愚閒,總有人日子過不下去,也總有人行有餘力,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若說上古之時,也就是所謂的原始社會,並無剝削,那麼一開始是誰佔有了更多的生產資料?
自然是有能力的人,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在道德上是擁有正當性的,如果要否定這種正當,優秀的人、勤勞的人也無法得到更多的生產資料,所有人都是吃飽喝足便安然高臥,那麼人獸之間又有什麼差別?買活軍的教材上自己寫著,私有制的產生,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是一種進步,這種進步又體現在哪裡?
到底是年輕人,學東西是快,如宋一衷和武叔卿這樣的陳年進士,看《政治與社會》時都是極用心的,自忖是看懂了一點,但還不能如年輕人一般,利用書中的言論來反對書中的體系。‘邏輯呢’派也有一兩篇文章入選《買活週報》,但在敏朝士林間的反響也不是最高,因為有一些士子對《政治和社會》就無法完全看懂,所以也無法看懂基於書中理論的反對文章。
真正反響最高的文章,便是武叔卿看到的《論青賊失意非正》,這篇文當時武叔卿看到便覺得文采飛揚,如含芳啜玉,令人回味無窮,聽宋一衷說來,先是發表在金陵報紙上,便引起轟動,後又被飛馬送進京城,立刻為這篇文章印刷特刊,在京城士林中也是贊者如雲,這不但因為其是以文言寫就,用詞典雅,還因為作者是如今心學的宗師大儒劉起東!
連劉老都出山駁辯買活軍了!
此事在士林之中,是足以掀起一點動靜的,因此時在朝野中公認最有名望,學問最深的心學門人便是劉起東了,劉老的學說,在江南一帶影響很大,許多進士都曾就學於劉老處,雖然不是座師、門生的關係,權勢也遠遠不如西林黨中還在閣的幾位,但論到學問,出手最有動靜的自然還是劉老。其‘慎獨’、‘誠意’說,都是兩京江南學子耳熟能詳的。
而且,從文章中來看,劉老必然也得到了買活軍的課本,並且仔細研讀過了——要反駁一種學說,必然要對其內涵有深刻了解不可。如此方才能發覺其中的漏洞,此文以文言寫就,買活軍刊登時還翻譯成白話文——簡單地說,劉老認為,買活軍用階級來劃分社會,是一種僵硬而落伍的觀點,甚至遠不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感慨,連一個亂世英豪,都知道人與出身的階級並非完全一致,在於‘君子心意’,把人心的力量完全忽略,這是‘失意’。失了君子與天地相合,以其至善還之至微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