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立了國家,也就進入了文明。以此為界,之前的歲月叫“史前”,也是神話和傳說的時代,之後才是“歷史”。
歷史就是文明史。
城市則是“文明的標誌”。許多早已消失的文明,就是因為考古隊發現了城市的遺址才得以確認的,比如克里特和哈拉巴,奧爾梅克和瑪雅,也包括美索不達米亞。
鑰匙找到了。
那麼,城市的秘密又在哪裡,怎樣才能發現它?
這要感謝我們民族的偉大發明,這個偉大發明就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比拼音文字優越的地方,在於能夠保留最原始的資訊,尤其是甲骨文和金文。而且,透過對文字演變的考察,我們還能發現歷史的軌跡。這套“中華史”從第一卷開始,便大量使用古文字為線索和證據,原因就在這裡。
甲骨文和金文告訴我們,國就是城,城就是牆。這顯然是為了安全和安全感。但現代城市是沒有牆的,這就證明人們還要自由和自由感。既要安全,又要自由,只有城市才能實現。城市的秘密破譯了。
問題是,為什麼城市出現以後,部落就變成國家了呢?
因為人變了。
組成氏族和部落的,是“族民”;組成城市的,是“市民”;組成國家的,是“國民”。族民與市民,有什麼不同?族民有血緣關係,至少有“泛血緣關係”。沒有,就得聯姻。市民則可以有,可以沒有,本質上沒有。他們的關係是公共的,所以叫“公民”。其希臘文字義,就是“城邦的人”。
有公民,就有公共關係和公共事務。處理這些關係和事物,氏族和部落時代的習俗是不管用的,得靠公共權力和公共規則,還得要有按照公共規則行使公共權力的公共機關。
這就是國家。
現在,國家的秘密破譯了嗎?
沒有。因為並非所有的國民都是公民。恰恰相反,在人類文明之初,絕大多數國民都是臣民。
<h2>
4. 發現</h2>
這一點,在巡航高度看得十分清楚。
如果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國家體制,比如民主製為藍,共和制為紅,寡頭製為黑,君主制為黃,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