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遠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見鼓風機專案進展還算順利,至少有個原型機能看,孟慶祥才放下心來,隨即問林志剛有啥建議沒?乾脆一併說出來,發展部這邊,也好配合著推進相關工作。
對孟慶祥來說,制鐵業是華興集團在三亞推廣的第一個大型產業,能不能一炮打響,可是事關集團聲譽的大事。
作為發展部的當家人,每天看著銀子像流水一般地花出去,孟慶祥心裡除了焦慮,就是煎熬,光花錢不掙錢的部長,當的實在是沒滋沒味。
最關鍵一條,是他領導的發展部,其主責主業,本來就是要掙錢的。
涉及到工業部的事情,別人管不管不重要,孟慶祥這邊,則是必須支援到底。
見老孟詢問起建議來,林志剛也沒客氣,直接說出當下最大的苦惱。
核心就兩個字,沒人。
此話一出,圍坐眾人瞬間失笑,從各條線的情況來看,就屬工業部佔用的歸義民最多,沒有兩千,一千大幾總歸還是有的。
說是當下第一大部,亦不為過。
見大家不以為然,林志剛連忙解釋起來,說是大部分人員都在礦區、磚窯那邊,留在廠區這邊的,僅有數百人。
即便是這數百人,大部分也是從事廠房建設的普工,多少有些冶鐵、制鐵經驗的工人,也就一百多人,水平高的更是寥寥無幾。
此話一出,眾人臉上全是不屑,說的好像別家的人員個個都是精英似的,若是細論起來,還是你們工業部最為豪奢。
不管怎麼樣,孟慶祥還是讓林志剛趕緊說建議,至於缺少人手的事情,屬於共性問題,他這邊會酌情考慮,給工業部一定的優先權。
沒起到共情作用,林志剛連忙收住話頭,轉而說起建議來。
站在工業口的角度,建議其實就兩條,都和人員有關的。
一是希望廣州辦那邊大肆招募鐵匠,以及相關從業者,哪怕是各行各業的工匠,或者手工業者也行,總歸有點經驗,培養難度能降低不少。
二是希望福瑞昌、惠興盛、久生利等商戶,能輸送一些制鐵人才過來,然後由工業部統一組織培訓。
不管是日常操作,還是裝置維修,若是能由商戶們自行組織,工業部這邊也能省出不少精力。
第一條大家都能理解,當前也是這麼做的,無非是繼續加大力度,倒是第二條,引起不小質疑,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麼做是不是有些太心急了。
林志剛隨即作出解釋,表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