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遠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夜色下,鍾廣雙手比劃著,興奮地說起原木運輸的過程。
像那種三人合圍都抱不住的巨木,可不是那麼容易運回來的。
之前沿著藤橋河順流而下,小的紮成木排,還算問題不大,就屬那些巨木,最為費人費力,除了利用河水漂流之外,還得靠沿岸工人像縴夫一般,拼力拖拽,才能順利渡過淺水。
及到合口港時,才知大海茫茫,如何能將這些巨木弄到榆林港,卻是個大大的難題。
鍾廣來到合口港服役,乾的第一項工作,便是和眾多務工人員一起,在海邊扎木排。
最開始的方案,是扎一個巨大的木排,然後將巨木綁在木排之上,經帆船牽引,沿海岸緩緩而行,最終運到榆林港。
但在具體實施時,才發現方案完全不可行,一是木排扎的太寬,根本做不到牢靠,二是該如何操縱如此巨大的木排,誰也沒有那個本事。
大家在商量的時候,鍾廣主動向東線船隊副隊長鬍大江提建議,看能不能換一種結構,或許能輕鬆一些。
具體來說,就是扎兩個稍小一點,易於操控的木排,然後將兩根巨木前後捆在木排之上,中間的口字形貼在水面,只要確保其不會輕易傾斜,沉入海中即可。
這樣的話,木排不用扎的太大,還能將巨木穩穩托起,只是其操控難度,必定會增大許多。
鍾廣僅是提供一種思路,胡大江卻是讚賞有加,並要求眾人立即行動起來,到底管不管用,總得先試試才能確定。
眾人在港內運算元日,最終按照鍾廣的思路,弄出一個像模像樣的大型木排來。
胡大江看來看去,才想起現代社會的雙體船,和這個木排倒是有幾分神似,只不過中間是兩根巨木而已。
再瞅向鍾廣等燕朝土著,心中頓生感嘆,古人可能沒見過現代社會的場面,但人家這腦子,可一點也不比現代人差啊。
木排在平靜的合口港試行數日,效果相當不錯。
前方由一艘大船牽引,另一艘大船從旁輔助,策應,就這麼沿海岸緩緩而行,倒是個頗為務實的解決方案。
最後的難題,便是如何實現有效的指揮、配合,確保一路航行,都能平穩向前。
當鍾廣握住那臺神奇的對講機,按照胡大江的教導講起話來,才發現華興人的本事,根本就不是他能夠想象的......。
堆場上,劉方和鍾廣聊了很久,兩人都有同樣感受,那就是跟著華興人,必能幹出一番驚天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