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種地就能種成聖賢 (第2/5頁)
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足、生產效率跟不上,他們就扛著農具衝上去了,結束了就走人,一枚五銖錢都不要他們的,一顆糧食都不吃他們的。
這世上還有這樣的人嗎?
真的存在嗎?
有些老農覺得自己是上了年紀看到了幻覺,但是那翻好的土地和結實耐用的農具告訴他們,這些都是真的。
有了袁樹的以身作則,五百多名最初的追隨者們全部在課餘時間跟著下鄉幹農活,一些之前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也在這一次次的勞動中親身體驗了農業生產的不易。
他們對此有了深刻的感悟,在袁樹時不時組織的“責善”會議上進行反思,感嘆自己之前的狹隘和愚蠢,對自己此前的行為表示後悔,進行自責,然後得到大家的寬慰和袁樹的誇讚。
這種良性的、正向的能量迴圈給了整個組織裡的人以莫大的精神鼓舞、寬慰,讓他們越發昂揚向上,精神頭一天比一天足,臉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
他們真的覺得自己走在了成為聖賢的路上,這條路的盡頭,就是青史留名的聖賢之位。
而他們,也必將改變這個渾濁的人世間,將所有奸佞全部蕩平,實現他們的天下為公的最高理想。
理想所帶來的動力,是那麼的純淨、那麼的強悍。
隨著時間流逝,加入到這場行動中的人越來越多,相信致良知真的可以帶來正確改變的人也越來越多。
不單單是馬氏門生們和外地來的學子們,甚至連馬氏弟子、高足,甚至一些外地來的青年、中年學者都為之動容,加入了進來。
比如此前被袁樹偷襲過但是並沒有報復袁樹的馬氏高足陳磊、吳尚、許德三人。
過去求學時,陳磊與趙俊曾有過一些來往,有一些交情,但是不深。
在他的印象裡,趙俊是一個出身不錯,自命清高不凡的人,性格還行,就是有點高傲,喜歡指點江山,動輒就痛罵朝中某些奸佞。
不過他也覺得趙俊最多就是一個嘴炮,仗著出身還行,家庭富裕,與朝中某些權力人物有所往來,嘴巴不乾不淨罷了。
真要讓趙俊和那些汙濁之物對抗,去做點什麼,且不說他敢不敢,他背後的家族估計都要發瘋,都會把他死死摁住,不讓他亂來。
作為較早看清楚這個世道的人,陳磊覺得,趙俊這樣的人不過是誇誇其談之輩罷了。
可是當趙俊與袁樹走得越來越近、乃至於最終加入袁樹的旗幟之下開始辦事的時候,他發現趙俊明顯變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