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天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縣試第一場的榜單以團案的形式貼出,每五十人一張團案,足足貼了四張,其中,前五十名所在為正榜,餘者皆列為副榜。
而正榜之中,名列內圈的前二十名考生一旦參加覆試,往往會被知縣提堂,也就是在知縣眼皮子底下考試,甚至會被面試。
以上便是正場收錄的全部人選。
透過正場的考生都有參加府試的資格。當然,若是對排名有更高追求,抑或是企圖磨礪自我的考生,可以選擇繼續參加覆試。
覆試場次不定,由各地縣令決定,一般而言最多再考四場,也有的地方只考兩場。
儘管縣試成績最重正場,不過,若是後面幾場發揮出色,最終排名未必不能提高。
這卻與謝拾無關了。
他已打定主意不再參加覆試。
看完榜,謝拾收到一個好訊息。
此次結伴同行的十人,除謝拾外,還有徐守文、高遠、韓密三人,都中了正榜。徐守文第三,高遠第二十七,韓密第六。
餘者雖不曾落選,不過皆在副榜。其中,李昀與趙自新成績最好,離正榜也只差數名而已。方朋則是險之又險吊在末尾。
如此一來,一行十人竟是都過了正場,無論是否參加覆試,都有了府試的資格。
這與本朝縣試向來寬鬆有關。
嚴格來說,只有鄉試、會試、殿試才算是科舉的正式關卡。童試三關不過是資格考試而已,透過童試者才有機會考取功名。
而縣試又是童試最初一關,若是過於嚴格,很有可能會挫傷學子讀書的積極性。是以,除非文理不通,凡熟讀四書五經,試四書文與試貼詩皆合格,中之不難。
反正中了院試才能取得生員名額,成為秀才,縣試與府試成績並無決定性意義。尤其是縣試,起初不限錄取名額時,許多州縣一度出現凡應試考生必然收錄,直到朝廷限定錄送名額,濫送之風才告終止。
儘管如此,縣試收錄依舊寬鬆。此次周知縣硃筆一批,便放出了二百個府試資格。
不過,大多數考生都有自知之明。連縣試都排在下游,難道還指望能取中府試?倒不如早些回去繼續苦讀,來日再戰。畢竟每次考試都得破費,家境一般的學子,明知府試無望,又何必浪費銀錢?
譬如吊在末尾的方朋,便明確表態:“府試我就不去了,我欲參加接下來的覆試。”
吳躍附和道:“加我一個。”
他的成績雖比方朋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