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媒人的職業道德,應該是促成幸福美滿的婚姻。然而,中國古代的媒人卻似乎鮮有這樣的考慮。於是,不負責任,亂點鴛鴦譜者有之;不懷好意,甘當馬泊六者有之;巧舌如簧,把麻子說成酒窩者有之;瞞天過海,讓瞎子嫁給聾子者有之。反正媒人“口才”都好,中國詞彙又豐富,近義詞足夠使用。比如懦弱可以說成厚道,狡猾可以說成聰明,矮胖可以說成敦實,削瘦可以說成苗條。雙方當事人及其家長既然不便“實地考查”,就只好對媒人的介紹“胡亂琢磨”,甚至“上當受騙”。正如宋人袁採在其《世苑》一書中所指出:“若輕信其言而成婚,則責恨見欺,夫妻反目至於仳離者有之。”
不過,最讓少男少女們痛恨的,還不是媒人的“亂點鴛鴦”,而是他們的“棒打鴛鴦”。儘管禮法規定“男女之大防”,但在鄉間市井、平民百姓人家,因為女孩子要參加勞動來養家餬口,因此無法“養在深閨”,當然也就“防不甚嚴”。所以,悄悄戀愛的事也是有的。可是,正當他們海誓山盟,私定終身時,媒人卻一腳插進來了,說什麼他倆八字不合,生肖相剋,應該另嫁某男或另娶某女云云,便有可能活活拆散一對有情人。這個孽造得就大了,有時竟會鬧出人命案來,不但當事人會仇恨媒人,其他少男少女也會因“物傷其類”而對媒人沒有好感。
所以,中國人一方面離不開媒人,另方面又討厭甚至痛恨媒人。有些地區和民族,在婚禮上還有“罵媒”、“打媒”甚至“審媒”的節目。在文藝作品中,職業媒人尤其是女媒人(媒婆)的形象都不好,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丑角。大約人們無力推翻媒妁制度,在生活中又得依靠媒人,便只好在戲曲舞臺上戲弄他們一番,在其鼻子上貼一塊白色,小小地出他一口惡氣。
其實,認真想來,媒人也是冤枉的。因為不要說媒人,即便當事人父母,在為其擇偶時,也是“不談愛情”的。
父母們考慮的,主要是“門第”(結緣)和“生育”(繼統)。如果稍做分析,則女方家長更多地是考慮門第:男方門第太低,會委屈了女兒,自己也沒有面子;男方門第太高,又怕高攀不起,或者儘管攀上了,但因自己門第太低,女兒嫁過去要受欺負。事實上媳婦在男家的地位,也往往取決於孃家的門第。比如《紅樓夢》中王夫人、王熙鳳二位,雖然都不是長媳,但出身於“四大家族”中的“金陵王”,地位就非同一般,而身為長媳的邢夫人、李紈、尤氏,反倒沒有多大的面子(其中李紈因為守節又面子略大)。至於官宦人家,則於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