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說一個好漢三個幫, 究竟需不需要三個孟陽不知道,但唯獨有一點很清楚:
有了白姑娘花樣百出的原材料供應和隨時隨地的督促,不過短短數日之間, 他就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的廚藝突飛猛進。
如今就連早飯也時有葷腥出沒, 如此奢靡,放在以前他敢想?
就拿今天早上來說吧, 除了蓬鬆柔軟的奶香餑餑之外,孟陽還熬了牛尾粥呢。
肉呀!
還是高貴的牛肉!
頭天晚上睡覺前, 他特意把平時用的柴火換成更耐燒更持久的炭, 將灶膛的風門關到只剩一條很小的縫隙, 這樣炭火就可以緩慢燃燒, 徹夜不熄。
把一整根醃製過的牛尾與大米一起放入沙煲,以小火慢煨整宿, 早上起床時,整間屋子都沉浸在濃郁的肉香和米香中。
炭需要單獨花錢買,成本較高, 但牛尾巴值得!
因為中間一次都沒開過蓋子,所有精華濃香皆被牢牢鎖住, 揭蓋的瞬間, 香味交織著水汽撲面而來, 孟陽甚至有片刻的飄飄然:
這就是仙境了吧?
整晚的火力使得牛尾上的肉完全酥爛, 脂肪也與米脂徹底融為一體, 瑩潤的粥水錶面浮動著淺淺油色, 翻滾間絲絲縷縷的肉清晰可見。
沒有任何肉能在經歷了漫長一夜的熬煮後還維持原型, 沒有!
捨不得香味就此飄散,孟陽忙抓緊時間猛吸兩口,然後取來一隻長柄勺子, 只在裡面輕輕攪動幾下,牛尾便很配合地骨肉分離。他將骨頭全部撈出,數了數一塊不少,這才停火,將沙煲取下。
沒了骨頭,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喝粥啦。
另一個灶眼上的奶香餑餑已經熱好了,一個個圓滾滾白胖胖,奶香味飄到哪兒就沾到哪兒,濃的不得了。
將灶底尚未燃盡的柴火抽出,用水澆熄後放在一旁風乾:幹了之後還能用呢。
餑餑是甜的,牛尾粥是鹹的,他想了下,又從屋簷下左邊第四隻鬼臉陶罐中夾了一點蘿蔔泡菜出來。
泡菜是他早年翻閱西南地理志時偶然發現的方子,用泡椒和鮮辣椒混合醃製,發酵後酸辣可口,十分下飯。
孟陽特意挑選了最美麗的青色瓷碟,放入泡菜後左右端詳,見青白二色與暗綠的泡椒交相呼應,果然如夏日雨後薄霧般清爽動人,不由十分得意。
他輕輕在屋簷底下那一字排開的幾口粗壇上撫過,愛惜之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