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酒既為淫亂的禍首,正統的道學先生,自然主張禁酒,或主張酒只能用於祭祀和官方的酬酢。
於是酒的地位,便逐漸地讓位於茶。
<strong>說茶</strong>
中國人飲茶的習慣,顯然晚於飲酒。雖然有人認為我們民族的飲茶,已有上萬年的歷史,但此說在學術界尚有爭議。比較靠得住的文字記錄,始見於西漢末年,當時稱作“檟jia”,《爾雅》說是“苦荼”。但“荼”是菊科草本植物,“茶”是山茶科木本植物,風馬牛不相及。大約是茶味之苦近於荼,才把“茶”也稱作“荼”吧!郭璞注云:“檟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又說楨葉早採的叫“荼”,晚採的叫“茗”,也叫“蘚”chuan,也就是老葉粗茶。到唐代陸羽著《茶經》時,才把“荼”字減去一橫,寫成了“茶”,“荼”字反倒很少有人認識,害得一些唸白字的,老是把“如火如荼”念成“如火如茶”。
茶之正式得名如此之晚,可見飲茶也不會太早。商周青銅器中沒有茶具,漢墓出土食品中也不見茶葉,至少說明當時飲茶尚未形成一種風氣,或非生活之必需。過去曾有一種說法,認為茶原產印度,是從印度進口的。佛門多飲茶,可為明證。有人還言之鑿鑿,說是禪宗祖師菩提達摩帶來的。達摩從天竺西來,跑到梁武帝那裡談佛論禪,結果話不投機,只好折了一根蘆葦做船,渡過長江,北人嵩山,躲進少林寺的一個山洞裡,“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一坐就是九年,連小鳥在肩上築巢都沒有察覺,終於雙眉盡落,落地而生為茶葉,所以上品的茶葉又叫“珍眉”。湖北鄂西山區有“五峰珍眉”,品質甚佳,不知是否系達摩雙眉一脈相傳?其實《j國志》和《世說新語》中都有飲茶的記錄。《三國志》上講,韋曜參加孫皓的宴會,因不善飲酒,便代之以“荼荈”。《世說新語》雲,任育長到王導家做客,因不識好歹,便問喝的是“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