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是“茗”,被傳為笑柄。可見三國兩晉時,飲茶已是上流社會的高雅習俗,那時節,達摩祖師還沒出世呢!
實際上,茶樹原產何方,是土生土長還是印度進口,抑或“中外合資”,都不要緊,要緊的是飲茶這件事,是不折不扣的中國文化。
中國人愛喝茶,和西方人愛喝酒完全是兩回事。西人飲酒乃取其汁,國人飲茶乃取其氣。西方的人體科學,注意的是體液。他們曾根據血液、黏液、黃疸汁和黑疸汁在人體中的比例,把人分為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和抑鬱質四種型別,稱之為tempemment。這個詞,究其本源,實應譯為“液質”,中國人卻譯為“氣質”,就因為中國人是以“氣”為“質”的。中國人認為,一個人的素質和品質,取決於他胸中之氣:充盈著正氣的是君子,充盈著邪氣的是小人,充盈著清氣的是雅士,充盈著濁氣的是俗物。所以我們常說某人氣宇軒昂,某人氣度不凡,某人盛氣凌人,某人一團和氣,某人帥氣,某人俗氣,某人大氣,某人小氣,某人妖里妖氣,某人怪里怪氣等等,就是這個道理。
氣充盈天地,有清有濁,有雅有俗。就拿香氣來說,香而妖,香而豔,香而濃,香而媚者,都是俗氣。暴發戶的如夫人,濃妝豔抹,珠光寶氣,香水灑得越多,越是俗不可耐;農夫新割的稻草麥秸,被秋陽暖暖地曬過以後,則最是清香可人。因此甚至有人認為花香不如藥香,酒香不如茶香,藥與茶,才是至清至雅之物。
何況飲茶也是好處多多。茶能防癌,不像煙有害於健康;茶能醒腦,不像酒多喝亂志。所以歷來有禁酒的,有禁菸的,卻斷乎不會有禁茶的。事實上茶也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文人雅士的愛物。中國人在家裡要喝茶,出門也要喝茶,上班後第一件事是泡茶,開會時更是人手一杯。到中國人家做客,雖有女賓來訪擺糖,男賓來訪敬菸之別,但泡茶都是必不可少的。客人來訪主人捧上一杯清茶,既禮貌周全,又全無媚態,則彼此的交往,便完全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竟無茶水招待,那麼,不是主人不通人情,便是客人不受歡迎。“連茶都不泡一杯”,簡直等於下逐客令。
可見,茶也有交際的功能。所以,中國人不但喜歡請客吃飯,有時也要請客吃茶,比如“吃講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