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亂想的小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時間較短,快速完成引數設定的腦波交換器的工作效率並沒有文海那個傳輸效率高,不過也有差不多一半了,至少比人手工輸入和眼睛觀察獲取資訊來的要快一些。
全新的指揮方式,卻沒有讓下一場戰鬥來得輕鬆。下一場比賽的艦船配置,是巡洋和後勤艦為主,只要有後勤艦超過三艘的情況出現,那麼這場比賽就是相當痛苦的正面戰模式,除非像望者級那樣,具備一定的齊射秒殺能力,能直接在開場點殺掉對方的後勤艦,否則的話根本沒戲。
依舊是遠戰配置,對於存在後勤艦的艦隊來說,後勤艦的機動能力一般是不強的。雖然是巡洋級別的船隻,但是大多數能源都要供給搖修裝置和防禦裝備而不是動力系統,所以能裝備一個引擎噴射增壓裝置已經頂天了。在機動力被後勤艦限制住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將目標納入射程覆蓋範圍內就是文海需要考慮的內容,所以說遠端武器就是很好的方案,能夠最大化艦隊的有效射程,遠戰巡洋艦的有效射程一般在五十到八十公里,當然前提是不考慮望者級那種小船裝大炮東西,實際上望者級根據級別分類差點就要變成戰列巡洋艦了,成本也很相近。
十三艘巡洋艦,四條後勤艦,三條偵察艦,還是比較正常的配置,攔截艦和截擊艦都沒有選,因為這種必然接戰的小規模戰鬥當中實際上沒多大必要。
進場之後,距離保持得很近,兩個艦隊幾乎是撞在了一起,部分艦船整個就是交叉的呆在一塊的。對方的艦船先結束躍遷狀態,開始進行機動,選擇了一個更容易離開的方向開始加速,文海這邊則是選擇了反方向。這個沒啥可選的,對方選擇了最容易脫出的方向,與之對應的反方向自然就是文海這邊最容易脫出的方向。
由於有更多的引數被放進腦子裡,這回文海擔任起了點名官,而赫德因為腦波交換器的效率沒那麼高所以負責後勤指揮。
第一次使用這東西,赫德稍微有點不太適應,開始的時候讓後勤艦修的相當危險,經常有巡洋艦被打的幾乎擊穿裝甲層,不過還好能修回來,而且隨著熟練度的增加,赫德用起來越來越順手。
只是腦波交換器的使用也是有限制的,這種簡易產品對於大腦來說比較容易產生疲勞,如果使用時間接近一小時的話,赫德就不能用了,而文海腦袋上的則是由於資料調校的比較好,所以能堅持兩個多小時。
不過一場戰鬥在指揮方面優勢的情況下,打不了那麼久吧?
不間斷的點名,一旦對方搖修掛上就轉火,讓對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