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亂想的小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參謀人員的稀缺到不是最關鍵的,最麻煩的還是泰坦的問題。
食物,燃料,這兩項都沒有什麼問題,每個人的艦船上都攜帶了足夠四個月的量,再加上武器彈藥全部為晶體聚焦模組,只要消耗能量就能發射,幾乎沒有損耗。但是其他物資就有問題了,要知道先頭部隊的其中一個任務就是主動俘獲敵方船隻並且加以分析,然後將其中的優勢武器加以改造之後裝到自己船上,同時將資訊發回去。但是沒有泰坦,超大功率的通訊器其他船隻上都沒有,所以短時間內是沒指望練習另一邊將情況發回去的。倒是之前的那些無人機,為什麼這麼明顯的一個星球都沒有發現呢?還是說每次投送的位置差距太大已經不是一個星系了?
下次無人探測器的發射,在兩天後,如果正好在附近的話,還可以依靠其通訊裝置連線一下,不過現在嘛,沒戲了。
接接上通訊,各艦隊的艦隊長以及參謀人員都開起了臨時會議。
“現在這情況,有什麼提議麼?”
左看看,右看看,沒什麼人先開口。幾分鐘之後,才有一名艦隊長開口說道“我認為現在我們應當以儲存實力為重,等到下一次投送開啟,獲取最新情況之後再進行判定。”
為什麼要將參謀全部納入會議體系,還不是為了分析各個建議的可能性。在這人說完的時候,立馬參謀就忙開了,各種演算任務塞滿了各艦隊的艦載計算機。最後結論認為,這個方法可行,畢竟太空當中,有遮蔽裝置的情況下想要準確的找出來一個艦隊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所以只要相等,呆在星系外一定距離的位置,就可以很輕易的躲過追擊。
“但是任務怎麼辦?我們的任務,就是給這文明製造麻煩,以免影響我們的戰爭轉型,現在,見到這個龐大的戴森球,你們認為在攻堅戰上我們還有勝算?如果不進行騷擾作戰的話,我們的麻煩就太大了。”
對於戴森球,實際上有幾名艦隊長還是不太瞭解的,所以在參謀一邊對任務進行可行性分析以及規劃的時候,就由隨艦隊出來的幾名科研人員進行解講解。這次艦隊一共帶出來了四十多名太空環境研究人員,為的就是在陌生環境當中能有應急的處理能力而不是碰到特別的麻煩是就直接全體掛掉。但是現在,作為臨時工廠存在的泰坦已經沒了,這些人的用處也削減了不少,因為沒有地方可以加工具體的裝置了。還有就是當時一半多的科研人員其實是在泰坦上的,都隨著自毀直接沒了。
戴森球的基本原理很簡單,用材料包裹恆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