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王獻之 (第1/3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獻之(公元344年—公元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琊郡臨沂縣人。他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畫家、詩人。以下是關於他的詳細介紹:
1.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王獻之出身琅琊郡世族王氏,是“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隨父學習書法,七八歲時,其父王羲之在其學習時想悄悄拔掉他的筆,但王獻之指力很大,王羲之無法拔出,王羲之感嘆此子日後必會名揚天下。王羲之還曾讓他臨摹《樂毅論》。王獻之少時才識過人,在與兄長王徽之、王操之一同拜見父親的好友吏部尚書謝安時,王獻之少言寡語,與能言善談的兄長們形成對比,得到謝安的稱讚。
仕途之路:王獻之成年後,先後擔任州主簿、秘書郎、秘書丞等職。後來得到謝安的賞識,擔任長史。太元五年(公元380年),謝安晉升衛將軍後,王獻之升任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後被拜為中書令。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王獻之因病去世,終年四十二歲。隆安元年(公元397年),他的女兒王神愛被晉安帝司馬德宗立為皇后,司馬德宗下詔追封王獻之為侍中、光祿大夫、太宰,諡號為“憲”。
2.書法成就:
代表作品:
《鴨頭丸帖》:是王獻之的行書代表作,全文共15字“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此帖筆飽墨酣,濃淡有致,字型婉嫕,超然自逸,下筆不拘泥於常規,被宋高宗盛讚。
《中秋帖》:是王獻之的草書代表作,原文共五行三十二字,後被刪減,現存版本共三行,二十二字。此帖曾被收入清乾隆內府,並被刻入《三希堂法帖》之中,被乾隆皇帝盛讚“神韻超然,曠古絕今,天資超群,特立獨秀”,被稱為“一筆書之祖”。
《洛神賦十三行》:是王獻之的楷書代表作,文字內容節選自曹植的《洛神賦》,其運筆更加外拓隨性,字型清麗俊逸、蕭颯拓脫,是晉楷的終結之作,對後世楷書發展影響深遠。
《送梨帖》:全帖二行共十一個字,“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第二字“送”字現已缺失)。此帖氣勢恢弘磅礴,流瀉不止,蘇軾對此帖盛讚。
《地黃湯帖》:又名《新婦帖》,原藏於宋內府之中,宋高宗趙構曾對其進行題簽,此帖由行楷起筆,筆勢逐漸外展。
書法特色:王獻之的書法造詣源於王羲之,又有別於王羲之,自成一派。他先後學習王羲之、張芝,在融會貫通二人書法技巧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