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初唐四傑 (第2/5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總的來說,王勃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他的作品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楊炯(650年-693年),字令明,陝西華陰人,唐朝詩人、官員,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其生平經歷如下:
1。幼舉神童:顯慶五年(660年),年僅11歲的楊炯應弟子舉及第,被譽為神童,並被授散官,待制弘文館,參與國家圖書修撰工作。在弘文館待制長達十六年,起初他對出仕與否不太經意,但隨著年齡增長,出仕的信念愈發強烈,期間創作了《青苔賦》和《幽蘭賦》表達渴望仕途卻懷才不遇的情志。
2。秘書省校書郎:上元三年(676年),楊炯參加制舉,及第後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一職。秘書省校書郎官階正九品上,主要負責掌讎校典籍,刊正文章的工作。在此期間,好友王勃在交趾探親返回途中不幸去世,楊炯悲痛萬分,寫下了著名的《王勃集序》以示悼念。
3。詹事司直:永隆二年(681年),在文壇領袖薛元超舉薦下,楊炯當上崇文館學士,官階連升數級。第二年,即682年,他被擢升為詹事司直,充弘文館學士,掌太子東宮庶務,官階正七品上。面對仕途的飛躍,他內心興奮,創作了《庭菊賦》等文表達喜悅之情。
4。梓州參軍:嗣聖元年(684年),唐開國名將李積之孫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楊炯堂兄楊神讓參與其中,兵敗之後,楊神讓及其父楊德干被誅,楊炯受牽連,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
5。分直習藝館:天授元年(690年),楊炯在梓州工作五年後秩滿回到洛陽,武則天詔他與宋之問分直習藝館,掌管教習官人書算之類的工作。在武氏的高壓政治下,他委曲求全,曾寫《盂蘭盆賦》稱頌武則天。
6。盈川縣令:如意元年(692年),朝廷析置盈川縣,楊炯出任縣令,並卒於任上,後世稱他為“楊盈川”。有說法稱楊炯為政嚴酷,但一般學者認為這是因他恃才傲物而招致的誣陷,實際上他在盈川任上官聲頗佳。
在文學成就方面:
1。詩歌:楊炯現存世詩35首,以五律居多,五言律詩和五言排律佔28首,五絕1首,沒有七言詩和歌行。其詩題材廣泛,既有登臨送別、歌詠徵人遠戍、嚮往邊關之情,也有寫景紀行、酬答唱和之作。邊塞詩頗受讚譽,代表作品有《從軍行》《戰城南》等,尤其是《從軍行》中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一句廣泛流傳,對後世邊塞詩的創作具有較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