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祖逖與桓溫 (第2/4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4。憤鬱而逝:
受到牽制:太興四年(321年),晉元帝任命戴淵為徵西將軍、都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出鎮合肥。祖逖認為戴淵雖有名氣,但不夠有遠見,而且自己辛苦收復河南,戰績眾多,卻仍不得朝廷重用。
憂慮成疾:祖逖又聽說王敦掌控長江中上游的軍隊,統轄州郡,自收貢賦,極大地阻撓了祖逖的北伐,同時對東晉政權也造成極大威脅,朝內矛盾日益尖銳。祖逖擔憂其大功難以實現,心情憤慨激盪生了病。
抱憾而終:祖逖雖然心內憂鬱氣憤,但並未停止進取,他擔心城南沒有堅固的屏障,於是派人營建修繕武牢城。工程未就,而祖逖身患重病,不久死在雍丘,終年五十六歲。祖逖死後,豫州人民十分悲傷,譙梁之地的百姓為祖逖建了祠堂。晉元帝追贈祖逖為車騎將軍,並命其弟祖約接掌其部眾。後趙趁祖逖去世之機,入侵河南,祖約難以抵禦,便退據壽春,祖逖收復的河南土地最終又被後趙佔據。
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一千多年來被傳為美談,勉勵人們勤奮學習,不斷進取。他以其堅定的北伐信念、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愛國精神,被後世譽為東晉時代的民族英雄。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東晉譙郡龍亢人,是東晉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宰相、權臣。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出身背景:
桓溫出身於官宦世家,為東漢經學大師桓榮十世孫,其父桓彝,官至宣城太守。他未滿週歲時,太原人溫嶠見到,稱讚此兒骨骼不凡,聽其哭聲,覺得是英才降世。後來桓彝因兒子得到溫嶠賞識,便取名溫。
桓溫姿貌偉岸,豪邁爽朗,年少時同沛國劉惔友好往來,劉惔稱讚他的眼睛像紫石稜,鬚髮如刺蝟毛堅硬,是僅次於孫權、司馬懿一類的人物。之後桓溫迎娶晉明帝長女南康公主為妻,拜駙馬都尉,襲爵萬寧男。
2。主要成就:
平蜀之功:永和二年(346年)冬月,桓溫率軍西征平定蜀地。當時成漢政權末代皇帝李勢驕淫,蜀地富饒但國力衰微。桓溫富有軍事才能,率大軍長驅直入,在戰場上多次取得勝利,最終李勢投降。此役過後,桓溫在蜀地停留一月,任人唯賢,獎勵善行,任命蜀地良才為參軍,使得百姓心悅誠服。桓溫也因此戰晉升為徵西大將軍、開府,封為臨賀郡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北伐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