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印度文字的演變 (第3/5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時的印度大陸並沒有實現文字的統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之後,婆羅米字母又演變出了許多種不同的字型,其中比較重要的包括悉曇體和藍查體等。到了 7 世紀以後,又出現了天城體的梵文字母,並且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而伽羅斯底字母則在公元 3 世紀之後就不再使用了,逐漸地失傳並消失了。
除此之外,在印度南部的阿里卡梅杜遺址還發現了用婆羅米字母書寫的古泰米爾銘文,這些銘文中所使用的語言屬於非雅利安語系中的土著語言——達羅毗荼語。這一發現對於研究古印度的歷史、文化以及語言演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也表明了古印度文明的多元性和複雜性。
除了婆羅米文之外,古印度還有其他幾種重要的文字形式。比如,在南印度地區,一種名為“泰米爾文”的文字被廣泛使用。這種文字與婆羅米文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它也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風格。泰米爾文的書寫方式更為簡潔明瞭,而且其字元的形狀和結構也更加規整。此外,在西印度地區,一種名為“古吉拉特文”的文字也非常流行。古吉拉特文的書寫風格獨特,與其他印度文字相比,它更注重筆畫的流暢性和美感。
而梵文則是印度雅利安語的早期(約公元前 1000 年)名稱。梵文作為一種古老而神聖的語言,被廣泛應用於宗教、哲學、文學等領域。特別是在印度教中,梵文更是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例如,著名的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就是用梵文寫成的。這部經典被譽為印度教的基石,對印度文化和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語法和發音均被當作一種宗教禮儀而分毫不差地儲存下來。梵文不僅是印度的古典語言,也是佛教的經典語言,由47個字母構成,其中母音14個,子音33個,這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在詞根和語法結構上與古希臘語、古拉丁語、古波斯語相似,在語言學上屬印歐語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寫作材料是鐵筆和經過處理的樹皮,直到17世紀時,還存在這種木質的紙。梵文佛典起初是書寫於貝多羅樹葉上,故又稱“貝葉經”。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唐僧(唐三藏法師)玄奘取經時的經書都是用悉曇梵文寫的。
三、現代印度文字階段
現代以來,印度使用的文字大多為天城文字母,這種文字具有獨特的特點和規則。它是一種母音附標文字,意味著每個子音字母都自帶一個固定的預設母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