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二菩提伽耶 (第4/6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往斯里蘭卡種植。原樹已在1870年被大風颳倒,又從斯里蘭卡阿努拉德普勒的聖菩提樹上取的枝條插種而成移植回來,現在的這棵樹據說是原樹的“曾孫”,是原樹的枝條插種而成。
如今的菩提樹,枝繁葉茂,根盤交錯,綠蔭密佈,形成了巨大的傘蓋,幾乎能把摩訶菩提寺後半部遮掩不見。
菩提樹在佛教徒心目中具有極高的地位,被視為聖潔之地,它的樹影下,佛祖釋迦牟尼正式得道成佛,獲得無上智慧。佛教徒常年聚集在這裡唸經、打坐,認為這裡蘊含著無上的智慧,有機會在此唸經或打坐可能得道成佛,功德無量。
3、菩提樹金剛座
菩提樹下,一塊紅色的砂石板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這便是傳說中的金剛座,據說它是由阿育王特意放置在這裡的,旨在紀念佛陀成道的地方,並象徵著佛陀的無上智慧。這塊金剛座大約有2.3米長,寬度則為1.47米左右,高度0.9米。在其上方,一尊莊嚴的佛陀石像端坐著,彷彿在向世人訴說著佛教的奧秘。而如今,這座佛像已經被虔誠的信徒們用鮮豔的布幔裝飾起來,增添了一份莊嚴肅穆之感。此外,信徒們還在篷架內擺放了大量的鮮花供品,以此表達對佛陀的敬仰之情。
在金剛座和菩提樹周圍的欄杆之外,還有兩座巨大的佛足印,它們都是用圓形的黑石精心雕刻而成。這些佛足印不僅代表著佛陀的足跡,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與延續。
在唐朝時期,我國的高僧玄照、道希、智光、悟空等人紛紛來到這裡,向金剛座行禮膜拜。其中,玄照大師曾在此駐錫長達四年之久,深入研究了俱舍論和律儀等佛法教義。而智光大師也在此停留了兩年,專注於學習俱舍論和因明學等佛法知識。到了五代以及兩宋時期,志義、歸寶、蘊述等大師也相繼來到此地,在附近建立了石碑、佛塔等建築,進一步弘揚了佛教文化。
4、石欄
這座大塔周圍環繞著許多傳說和歷史故事。據說它是由阿育王建造的。阿育王大約在佛陀涅盤後的兩百年統治著摩揭陀國。起初,他信仰外道,對佛法持懷疑態度,甚至惡意地砍伐了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然而,儘管樹幹被砍得一乾二淨,但不久之後,新的芽葉卻依然茂盛生長。這一景象讓阿育王深感悔恨,並下令工匠們築起了十多英尺高的石欄,將菩提樹嚴密地保護起來。也有人認為,根據石柱上的刻文推斷,這個石欄應該是在阿育王之後才建造的。
此外,在公元七世紀初期,羯羅拏蘇伐剌那國的設賞迦王嫉妒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