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二菩提伽耶 (第5/6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肆意破壞大塔,砍伐菩提樹並焚燒其根部。幾個月後,阿育王的後裔摩揭陀國的補剌拏伐摩王復興了這片聖地,為了防止後人再次濫砍濫伐,他還修建了高達二丈四尺的石垣來加強保護。這些歷史事件都反映出了當時人們對於佛教的尊重與敬仰之情,以及他們為保護佛教聖地所做出的努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石欄楯的構造,其根結構有間柱、橫欄柱和圓形板,是早期印度藝術史上的重要指標。這整個欄楯以西南面儲存得最好,東北面則損壞很多。高度約八英尺高。欄楯柱上刻有各種不同的紋飾和傳說中的靈獸,十足展現了濃厚的希臘風格縱梁柱部分雕刻著佛一生的事蹟,當時並沒有佛像的製作,就以象徵的手法,以象表示誕生,法輪代表說法,佛塔表示涅盤。大部分古代原柱已被搬至附近的菩提伽耶博物館陳列,當前僅儲存四個古老原柱。其餘的石欄楯是近代仿造的。
三、主要影響
每一年到了佛寺盛典活動的時候,這個地方就變得熱鬧非凡,人群熙攘,人頭攢動,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甚至有人不惜跨越千里迢迢的距離,只為能親臨此地。這種情景不禁讓人聯想到那些虔誠的信徒前往聖地朝覲的畫面,他們滿懷敬意與熱忱,懷揣著對信仰的執著追求。而對於這些篤信佛教的信徒來說,這裡無疑散發著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許多遊客和信徒來到這裡後,便會效仿當年佛祖靜思時的姿態,在這片神聖之地靜靜端坐,陷入沉思之中。他們期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獲得內心的寧靜,並期待有朝一日能夠領悟到生命的真諦。相較於塵世的喧囂與繁忙,這裡宛如一片寧靜的避風港,遠離塵囂,成為了人們心靈休憩的避風港。
菩提伽耶作為舉世聞名的佛教聖地,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信徒紛至沓來,虔誠地朝拜。這裡不僅僅是佛教信仰的核心所在,更是佛教文化傳承與交流的重要舞臺。每年,眾多佛教徒、學者以及遊客紛紛湧向此地,親身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在這裡,他們可以領略到佛教藝術的精美絕倫、佛教建築的莊嚴宏偉,還能聆聽大師們的教誨,汲取智慧的養分。同時,菩提伽耶也見證了無數人的成長與轉變,讓人們在追尋信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這裡濃厚的佛教文化底蘊吸引著遊客,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千年的文化積澱。有些遊客甚至在這裡感覺有了與佛緣,決定在這片聖地上出家修行,形成了一種獨特而有趣的現象。
總的來說,菩提伽耶不僅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