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印度古代帝王之阿育王 (第2/5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行政、軍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絕對的權威。全國被分為若干行省,行省總督通常由王子擔任,但行省內部仍有著許多保持自治或半獨立的部落,孔雀王朝還不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從阿育王本人的性格來看,阿育王統治時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時代,此時的阿育王認為,殺伐是一個君王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只有用鐵血面對自己的敵人,才能夠順利征服他們,否則,他們終究會走向反抗的道路。殺人無數的阿育王在即位後仍改變不了他兇狠嗜殺的作風。這一時期的阿育王刑法相當嚴酷,據說當時在印度,人們認為,如果做壞事,死後會被打入八十八層地獄,做善事則可進入極樂世界。阿育王知道人們怕下地獄,他偏偏造了個“阿育王地獄”來懲罰人們。上刀山、下油鍋挖眼、割鼻……這些傳說中的地域刑法,光聽到名稱,都會令人毛骨悚然,可是,“阿育王地獄”的刑罰,比這些,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發動了一系列統一南亞次大陸的戰爭,曾征服過溼婆國等,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公元前261年遠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國的戰爭。這次戰爭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統一印度的事業(最南端的部分除外,歷史上很少有北印度的政權能征討到這裡),但也造成了10萬人被殺,15萬人被擄走的人間慘劇。這一戰是阿育王一生的轉折點,也是印度歷史的轉折點。據說,阿育王被伏屍成山、血流成河的場面所震撼,深感痛悔,從小埋藏在他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權欲所遮蓋,這時終於被惻隱之心所喚醒。他內心深處受到震動,再加上他的軍隊也損失不少,阿育王突然覺得打仗真的是太沒有意思了,還是不要打仗了,否則就會導致生靈塗炭,不是他想要的結果,於是阿育王突然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開始對打仗感到極度厭惡,於是他開始變得崇尚自然,希望透過清靜無為來取得內心的寧靜。
後半生是“白阿育王”時代,戰爭結束後我,阿育王同佛教高僧優波毯多次長談之後,終於被感召,決心皈依佛門,徹底改變統治策略。佛教的地位大幅度上升,甚至從印度開始慢慢地走向世界。在全國努力推廣佛教,促成了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榮。阿育王統治時期成為古印度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強盛時代。使佛教成為國教,也沒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於阿育王強調宗教,政治寬容和非暴力主義,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印度長達41年的時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由於阿育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