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印度諾貝爾獎獲得者之九阿比吉特·班納吉 (第3/6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扶貧與發展經濟學教授;曾就讀於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大量榮譽:2010年度約翰·貝茨·克拉克獎,2009年度麥克阿瑟“天才”獎學金,《經濟學人》雜誌“八大傑出經濟學家”之一,《外交政策》雜誌“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財富》雜誌2010年“40位4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導人之一。
2003年,班納吉和迪弗洛聯合建立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J-PAL),並一直共同為該實驗室提供指導。J-PAL實驗室的任務是確保扶貧政策的制定基於科學依據,從而減少貧困人口。J-PAL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已贏得國際認可,獲西班牙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年度“知識前沿”獎。
四、阿比吉特?班納吉經濟學核心要點
阿比吉特·班納吉把窮人持續貧困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窮人獲得資訊渠道有限,知識儲備不足。他們資訊來源主要靠信任的人傳遞,不相信專業知識和專業人士。這種錯誤知識和經驗一旦形成偏差,就容易出問題。許多貧困地區的窮人不明白接種疫苗比醫療費用更划算,不理解基礎教育的長期效益,不會正確使用化肥,寧願找民間醫生也不去正規醫院。這些非理性行為的根源是知識儲備的匱乏。知識儲備就是心智容量,決策時可以運用的資訊量。貧窮會縮窄人的代寬,影響認知能力和自控力。
第二,窮人易陷入金融陷阱,無法獲得金融槓桿。如果窮人獲得意外收入,就可能翻身。但在大多數國家,窮人得不到銀行貸款,只能取得高利貸,這進一步令他們難以翻身,需要承擔更多不合理借貸。正規銀行不會輕易貸款給無力償還的窮人。窮人需要槓桿,需要的是正規的機會,當然,富人的機會更多,失敗了幾次之後如果有一次成功,之前的損失也能彌補回來,抱著這樣的心態做事也更有可能成功。
第三,窮人傾向於及時滿足,無法延遲享樂。一個例子是24歲的單親媽媽薩拉,她每月可以領取100美元的食品券,一拿到就去買龍蝦、牛排等昂貴食品,一個月的食品券很快就花光了。窮人也需要享受生活,對他們來說,及時滿足是避免生活乏味的重要選擇。心理學中“自我效能”和“延遲滿足”這兩個概念可以很好地解釋這種行為。自我效能是對自己能力的判斷,窮人對未來缺乏信心。延遲滿足是犧牲當前利益以換取未來更大收益的能力,窮人難以做到這一點。當然,並不是說這些是錯誤的,僅僅是觀察到的現象做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