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田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科學家的話如同一道驚雷,在歐陽的腦海中炸響。長時間星際航行的能量供給問題,的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現有的聚變能源技術雖然先進,但對於動輒數月甚至數年的星際航行來說,仍然顯得捉襟見肘。長時間的能量損耗、能源補給的困難,都將成為制約星際航行的關鍵因素。
歐陽站在辦公室窗前,凝視著浩瀚無垠的宇宙星空。點點繁星閃爍著迷離的光芒,如同一個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人類文明的未來,就在這片星辰大海之中。他深吸一口氣,心中一個大膽的想法逐漸成型——建造一艘能夠進行超長距離星際航行的航天母艦,一個足以承載人類文明火種的“星際方舟”。
這個想法一旦萌生,便如同野火般在歐陽的腦海中蔓延開來。他立刻召集了團隊的核心成員,將自己的構想和盤托出。
“我們需要建造一艘史無前例的航天母艦,”歐陽的聲音充滿了激情,“它將擁有強大的能源供應系統,能夠進行長達數十年的星際航行;它將擁有完善的生態迴圈系統,能夠為數千名船員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它將擁有強大的防禦系統和先進的武器裝備,能夠抵禦來自宇宙的各種威脅。它將成為人類文明的希望,一個漂浮在宇宙中的‘諾亞方舟’!”
歐陽的構想,在團隊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有人激動,有人擔憂,有人質疑。但更多的是興奮和期待。這將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挑戰,也是一個改變人類文明命運的機會。
“教授,這個計劃的難度非常大,”一名工程師謹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非常多,比如新型能源的開發、生態迴圈系統的構建、超大型艦體的建造等等。”
“我知道,”歐陽堅定地說,“但我們必須去做!為了人類文明的未來,我們必須迎接這個挑戰!”
歐陽的決心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一場跨國合作的科研攻堅戰就此打響。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匯聚在一起,共同攻克“星際方舟”專案中的各項技術難題。
新型能源的開發是重中之重。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一種基於反物質湮滅原理的新型能源技術終於取得了突破。這種能源技術擁有極高的能量密度和轉換效率,能夠為“星際方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生態迴圈系統的構建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科學家們模擬地球的生態環境,在“星際方舟”內部建造了人工森林、人工湖泊、人工海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迴圈系統,為船員們提供了舒適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