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前後方的嚴重分歧 (第5/6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撤離蘇區的電報,覆電鄂豫皖中央分局:
紅四方面軍目前應採取的誘敵深入到有群眾工作基礎的、地形便於我的地方,掩蔽我主力目標,嚴格執行群眾的堅壁清野,運用廣大的游擊隊,實行四面八方之擾敵、截敵、襲敵與斷絕交通等,以疲勞與分散敵人力量,不宜死守某一點,以便利敵之分進合擊。……這樣在運動中選擇敵人薄弱部分,猛烈打擊並消滅敵人一點後,迅速轉至另一方,以迅速、果敢、秘密和機動求得各個擊破敵人,以完全粉碎四次圍剿……
顯然,這些戰略戰術是正確的。
可正確的戰略戰術未必能取得勝利。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9月23日,周、毛、朱、王致電蘇區中央局並轉臨時中央,報告下一步行動方針,說:“出擊必須有把握的勝利與消滅敵人一部,以便各個擊破敵人,才是正確的策略,否則急於求戰而遭不利,將造成更嚴重錯誤。”
這幾乎是等於違抗命令,跟臨時中央的要求南轅北轍。
9月25日,蘇區中央局致電周、毛、朱、王,對他們的行動方針提出不同意見,說:
我們不同意你們分散兵力,先赤化南豐、安樂,逼近幾個城市來變換敵情,求得有利條件來消滅敵軍。並解釋這為積極進攻策略的具體佈置與精神,這實際上將要延緩作戰時間一個月以上。而不能結合呼應鄂豫皖、湘鄂西,可以演成嚴重錯誤。
周、毛、朱、王立即致電蘇區中央局進行反駁,堅持原定作戰計劃。
以正確來服從錯誤太使人難以忍受了,在這種情況下,必然痛恨別人握有瞎指揮的權力而又痛恨自己無權決定。他們不能不據理力爭:
馬上可能求得戰爭,的確對於鄂豫皖、湘鄂西是直接援助,並開展向北發展的局面。我們對此已考慮再三,但在目前敵情與方面軍現有力量條件下攻城打援,是無把握的。若因求戰心切,魯莽從事,結果反會勞而無功,徒勞兵力,欲速反慢,而造成更不利的局面。
並提議即刻在前方召開蘇區中央局全體會議來討論紅軍行動的方針與發展方向。
在前線與後方的矛盾過程中,周恩來體會到,毛澤東獨撐中央蘇區局面時,在執行中央的許多並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指示時,非常善於運用藝術。獨撐局面,要求主要負責人具有非凡的品格,要求他不僅有善於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而且要有對構成政權、戰爭、社會生活的巨大綜合體,有一種內在的洞察力和下意識的感知力!
中央蘇區,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