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前後方的嚴重分歧 (第6/6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黨、政、軍、民在戰爭中運轉的綜合體,包羅永珍:敵方及其統帥部的戰役戰略意圖,紅軍的情況和與之對抗的方針。必須瞭解敵我雙方在整個戰爭態勢中的地位、技術裝備、精神和戰鬥力;必須瞭解地形特點氣候條件以及其他數不勝數的種種因素和條件;必須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有膽有識地、揮灑自如地推動著戰爭機器的運轉,使之向有利於我方的主動與勝利轉化!
周恩來深感毛澤東在這方面眼界的開闊,思路的清晰和想象力的活躍!
9月26日,蘇區中央局也是當即回電,猶如面對面的爭吵:他們既不懂軍事,也不瞭解實情,但為了完成一省數省首先勝利的註定達不到的目標,一味督戰,這就成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了!
後方的中央局仍堅持“向西進擊永豐”的意見,並以“項英、鄧發已去閩西參加會議,而且你們亦須隨軍前進”為理由,表示“中央局全體會議不可能開”。
你們還是執行命令吧!囉嗦什麼?
但是前方無論如何難以從命。
9月29日,蘇區中央局致電周、毛、朱、王:
九月治(二十六)訓令收到,我們認為這完全是離開了原則、極危險的佈置。中央局決定暫時停止行動,立即在前方開中央局全體會議。
這已經不是爭吵,而是命令與抗命了!
周恩來從這些往事的回憶裡,仍然不能確定中央是因為前方不執行命令而撤掉毛澤東,還是以不執行命令為藉口以改變領導,把軍權從毛澤東手裡奪過來,或許兩者都是。
如果僅僅是前者,那比較好辦,他可以把不執行命令的責任承擔下來。如果是後者,要讓毛澤東繼續指揮部隊就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