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心的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金融方面的認識,而是數月以來,他們總是纏身在繁雜的事務中,出現財政赤字之後,許乃釗等人也是當局者迷。只想著如何節流,而開源也只限於考慮現有的稅收和糧賦。或許這便是俗話說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吧。
洪仁玕不等旁人接話,接著續道:“屬下雖然新近來到天京。但旬月來也瞭解過天京市面上流通的錢幣。我天國定都以來,便即開始鑄造錢幣,所用材料有金、銀、銅、鐵、鉛等。面值分為當一錢、折五錢、折十錢、當五十錢等多種,其上書體也頗多雜亂。其中又有各種花錢,最大的花錢居然有四斤之重,用著極為不便。而上海等蘇福舊有轄地之內又是銀兩、銅錢為主,並且通用洋人鷹洋作為錢幣。亦是頗多雜亂,且洋商依仗鷹洋流通便利,虛高鷹洋之錢價,破損天國商利。屬下以為,此刻時機成熟,當可效仿洋人。開辦銀行,收攏金銀,發行天國統一之紙幣,並由銀行訂立與洋商兌換銀洋之比率,以防洋商從中圖利。銀行即立。所發錢幣即可流通,還可收納民間浮財,西王征伐可暫以支借,便是發行國債,待戰勝之後,取兩廣富庶之地後,便可償還。”
雖然洪仁玕的想法還是有些淺顯了,太平天國雖然立國數年,也鑄造過自己的錢幣,但民間一直習慣的還是使用金銀銅等錢幣,收攏金銀,發行貨幣可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成的,回想後世民國廢兩改元經歷了多少波折,最後才漸漸讓銀兩退出了流通環節,足見國人使用銀兩是何等的根深蒂固。同時,金融改革不同其他改革,當中涉及許多方面的問題,要是強行發行紙幣,勢必會發生社會動盪,要麼就像清廷發行的大清寶鈔那樣被人當爛草紙。
但蕭雲貴還是頗為讚許的說道:“仁玕的想法雖然還不是很成熟,但也是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向。本王經常就說,咱們施政之人切不可獨斷專行,還需集思廣益,方能找到最好的辦法解決問題。銀行是可以開辦,但紙幣暫時不必發行,當中牽涉頗廣,當從長計議。但仁玕所說的,我天國錢幣種類太多太亂的確是個問題,左相以為如何?”
左宗棠略一思索卻謹慎的道:“自古以來,國中便是以金銀銅為錢幣流通,但如今國內商貿漸與國外相接,去歲進口之物易出白銀達百萬兩之巨,如此長期以往,國內白銀將逐漸枯竭而無銀兩易物。屬下以為當先收黃金固本,黃金雖也為錢幣一種,但價值頗大,平素極少交易用到,且也稀少,收攏大部分黃金當可行。隨後可改銀兩元寶為銀幣,成色可與鷹洋略同,並適當發行部分天國寶鈔的紙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