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者和教授談話,他們都搖頭,表示對你的作品敬而遠之。我感到很好笑,要麼是他們的感受力、感受方法有缺陷,要麼是你的作品根本打動不了人,算不得好作品。敬而遠之算是種什麼態度呢?在更多的所謂精英學者那裡,殘雪的問題是已經被“解決”了。我聽到有個著名作家說,殘雪作品不可不看,但是隻要看一篇就夠了。你自己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對同行在這個方面的主張你又是如何看的?
殘雪:你的概括很準確,殘雪作品在國內的反響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是這樣的。但我要補充一點,你指出的這種情況發生在大部分中老年讀者以及部分青年讀者群裡。然而還有一部分青年是鐵桿殘雪粉絲,在20——30多歲之間。另外中年裡頭也有一批人是殘雪迷。我對目前的這種狀況非常有信心,我認為這是我多年來創造出的一個奇蹟。他們始終沒有離棄我!我的作品還有這麼多的讀者,而且還在增加!
你想,對於我們這種傳統文明古國來說,打破惰性會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嗎?我早就有這個準備,所以一點也不感到沮喪。一談起傳統,我們文學界的主調就是繼承,先要繼承才有發展,才能發展。這是什麼邏輯。前面我已經反駁過了,我說說現狀,說說這種所謂的“繼承”對我們的文學的毒害吧。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王蒙。在80年代初的改革大潮中,他是那一輩人中最有才華的作家,他甚至張開懷抱接受西方文化(當然也是很有限的)。那個時候,他寫下了一系列比較好的,具有一定批判性的作品。但是這位老作家在新世紀裡的表演實在令人失望,不但創作上大大倒退,而且還丟擲他那套老於世故的、圓融的傳統哲學來毒害青年,一時居然洛陽紙貴。他的“老王哲學”說來說去就是傳統的那套為人、為官之道,他自己不知有多麼自得。可是從那裡面你哪裡看得到一點現代性的東西啊?既無絲毫的內心鬥爭,也無思想上的矛盾,更談不上有深度的自我解剖了。他那種哲學,放到幾百年以前也是最好的人生哲學,為官的學問。給人的印象是世外桃源的境界。可惜並不是人人都有他那樣的條件去保持那種白日夢的心態的。
再一個例子是阿城。一開始寫過一兩篇好小說,馬上江郎才盡。這是因為他在傳統中浸淫頗深,無法達到更高境界,現在的社會也不再有古人為文的基礎了。結果是非常尷尬,到了“遍地風流”簡直就是在強寫,堆砌詞藻了。於是只好放棄,從此不寫小說。這批人中了毒自己還執迷不悟,還教導別人也要擺脫西方影響,否認文學的通約性,將地域文化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