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學,實在是可悲。中國文人大都像他這樣狹隘,很多人根本不承認有什麼超越國界,人種的文學,也不承認有什麼共同的文學標準,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從來不知道這種東西嘛。再說現在是後現代了,沒有標準才是正常的!確實,這種文學上的虛無主義同後現代的某些觀念倒是不謀而合的。在海外,一些中國作家和漢學家喜歡賣土特產,認為越土,越是原汁原味,外國人越喜歡讀。這種策略也許會有一點點效應,但終究站不住腳的,而且同文學也沒有很大的關係。一部作品,裡頭共性的、通約的東西越多,文學價值就越大,這是個常識。因為共性又由作品的深度決定。純靠地域性傳奇和奇風異俗撐起來的作品是不會長久擁有讀者的——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
湖南佬:當前文學界總的趨勢是迴歸。那些最好的作家,都在中國文化裡頭找寫作資源,並且使創作轉向通俗化,有的甚至聲稱講故事的才能是衡量一部作品高低的首要條件,你怎麼看這個問題?還有,我想請你簡單直率地談談對格非的《人面桃花》的看法。
殘雪:迴歸大概是大部分中國作家的惟一出路。因為當初的向西方學習本身就沒有誠意,只不過是“瞟學”人家一點技巧。技巧學會了之後,還是來做國粹的東西最順手,最有感情。傳統文化是溫床嘛。但是這個溫床,裡頭越來越缺少營養,所以裡頭長出的某些作品也變得慘不忍睹。不論我們的作家如何樣掩蓋這一點,作品日益蒼白,矇騙讀者,胡亂拼湊的傾向已是不爭的事實。最為致命的特點就是寫作的平面化,沒有精神境界,不知道作者為什麼要寫那種東西。當代文學發展成這樣,主要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裡沒有精神這個核心,而絕大部分作家又寄生在這個文化上頭,從那日益乾癟的身體裡頭去吸取營養,結果可想而知。
我主張向西方傳統學習,並不是我身上就沒有中國傳統,我是有的,而且很深。我要批判我身上的傳統,就必須採用異域的武器,只有這樣做才會有效果。我在批判自身的過程中促使自己新生,這個生出來的東西就不再是傳統了,但它必然會是傳統的發展。我認為,要想發展傳統只能採用這種方法,否則就是痴人說夢,既達不到傳統經典的高度,也沒有任何發展的前景。如果我們的批評家不是像現在這樣違背良心地胡說一氣,他們應當早就指出文學的水平已下降得不成樣子了。
我認為《人面桃花》是格非寫得最差的作品,實在搞不懂他為什麼要寫那樣一個東西,而且寫了十年(從作品看,很明顯是沒有衝動的表現)。我看過他早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