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一 開啟民智的重要性 (第4/4頁)
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朝廷,我們所最需要的都不是最頂尖的人傑,人傑數量太少,一百年出個十幾人,也就到底了,可是偌大的大唐那裡是十幾個人管理的過來的?朝廷和軍中同樣需要的是數量巨大的基層官吏和軍官,是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縣令縣長以及更低階的小吏,還有軍中的火長旅帥,他們不一定需要經天緯地的才能,需要的就是紮紮實實的辦事!勤勞肯幹,能吃苦耐勞,大唐需要成千上萬這樣的人才,之後人傑才能發揮作用!
他們需要可以處理一些很簡單的民間的糾紛,或者是土地的問題,或者是種植的問題,或者是一些小小的事情,這些事情是小,但是很多,麻煩很大,這就需要那些基層的管理去做,前隋的失敗在於沒有考慮到民間的具體情況就要開科舉,又找到了什麼樣的人才?根本沒有什麼人才,因為根本就沒有培養出來這些人才的條件,沒有書可以讀,沒有老師去教,哪裡有人才?
但是如今我們不一樣,大唐已經有了造紙術,已經有了印刷術,書本的問題幾乎已經解決了,所剩下來的就是老師的問題,民間的讀書人的確少,而且讀書人多是為了做官,並不是為了做老師,可是總有那麼一些有學識但是無意做官的隱士存在,在這個時候,大唐完全可以利用這些優勢,開設學堂,在所有的能夠開設學堂的地方開設學堂,下發書本,鼓勵隱士出山做老師,免費允許適齡幼童入學讀書,朝廷提供一切用度!
這個時候的花費都不用心疼,因為無論我們投入了多少,將來這些學子長大了,至少也能有數千人之數,不需要多少經天緯地之才,只要他們有做好縣令縣丞或者更為低階的官吏的能力就可以,他們可以一步步地來,或許最終也只能止步於州刺史,但是即使如此,大唐也不再缺乏人才了。
學堂會和科舉會源源不斷的為大唐提供足夠的官吏,這些官吏來自於民間,來自於寒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個時候,就不用再向那些世家妥協了,大唐不缺他們那些人才,沒有了這樣的依仗,他們能如何?他們又能如何?陛下,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