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1/5頁)
五色龍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地外物,體認於心, 心得中正, 即天理也。但一念私利私心萌動, 則天理即消,人慾便生。若能於此心未萌動之前戒慎克己, 持居敬守一的工夫,心中所存的自然是天理;但若慎獨工夫做得不夠,念頭為外物所乘, 人慾便要萌發出來。”
桓老師高坐在評委席上, 對臺下眾生、也對那四位正在準備答題的嘉賓講著自己的經驗:
天理、人慾都是從心底萌發, 尚未冒頭時難以分辨天理人慾之別,惟其萌發出來後才能分辨善惡。善者為天理, 惡者為人慾, 故而學者要時時觀照己心, 看他冒出的念頭是善是惡, 去惡扶善,便是做存天理、去人慾的工夫。
可這工夫也只是容易說出來, 做誰又能輕易做到呢?
恐怕只有聖人才能時時心存天理、絕棄人慾。凡人在心中念頭萌發時並不能完全分清是天理還是人慾。甚至在事後忽然驚醒, 明悟了心中所持是私慾之後, 依然不能下決心斬斷。
如他當初在桓家那樣義正辭嚴地指則祖父和妹妹背信棄義, 真的只是為了禮義麼?
如他拋下前程千里迢迢來到福建, 難道就只為了守住心中信念?
如他初到武平那天冒著大雨衝上決口的河堤,真是親師弟正處於生死危機之中,非得他去救人不可麼?
如他陪著時官兒清丈田畝、打擊豪強, 真的只出於利國利民的公心?
他心裡漫想著這些,口中卻還以前輩師長的口吻教訓學子:“於人欲上起念,一念萌發輒踏危機。故不可以因其念頭初發之細微而僥倖,否則即心思行事皆為人慾所乘,昏昏然不知自誤,到明白其害時恐怕就已經積重難返了。”
臺上幾位嘉賓紛紛起身謝他提點,桓凌溫和地回禮,目光卻落在殘留著肌膚溫度的手臂上,心裡深深嘆息。
講學只是給別人講,什麼都能講得清楚,勸人用工克己也容易。輪到自己時,明明已經知道念頭發自人慾上,卻還是不能、不肯下決心,滅掉自己這點既不合禮法,也全然沒有希望的念頭。
他已經不知道這念頭何時偏離,染上私慾,但回過神來後已只能存心養性,不教它更加放肆,卻做不成個聖人,不得便將它一刀斬盡。
幸好時官兒不知道他這心思。
他悄悄看了宋時一眼,只見他精神都放在對面幾個書生身上,按著扶手似要出去,便將兩手收到身前,給他空出起身的餘量。
兩人這回再無挨蹭,宋時順順當當地從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