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重臣何以成為重臣 (第10/28頁)
霧滿攔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樂張樂行,其人嘯聚十八鋪人馬,攻城略地,橫行四方,讓朝廷痛苦不堪。
第一代巨捻張樂行太兇,勢力太大,擠得與他同輩的苗沛霖都沒個落腳之地。至於像劉銘傳、潘鼎新、張樹聲、吳長慶等二代捻子,他們能力極強,尤其是劉銘傳,傳說他曾於大潛山秘密樹捻,只是由於時辰詭異,突然捲起一陣神秘的黑風,將劉銘傳剛剛樹起來的旗杆絞斷。事發後劉銘傳驚心不定,詢問長輩,告之時局晦澀,不可輕動,劉銘傳這才停手。實際上,這個故事透露出淮上豪強勢力強大,市場飽和,新成長的劉銘傳等人,已經沒有了佔領地盤的機會。
第一代巨捻走向了朝廷的對立面,成了太平軍的同盟。第二代成長起來的捻子無處落腳,只好追隨李鴻章去上海打拼,成了第一代巨捻的對立面。
但等到李鴻章功成名就,追隨他的捻子也都將自己的身份洗得清白時,淮上的第一代老捻子張樂行已經落幕,成長起來的第三代新捻子,發現在李鴻章這邊已經沒有機會,就只能與殘餘的太平軍合流,填補了第一代老捻子離開後出現的巨大勢力真空,這就是新捻子之由來。
淮上新一代巨捻任化邦、張總愚等遇到了流竄而來的賴文光等太平軍,於是雙方迅速融合為一體,並分化成東捻和西捻兩支武裝力量。東捻由任化邦、賴文光率領,而西捻則由張總愚率領,縱橫山東、河南、陝西,威脅京畿。
話說京畿重地,關乎朝廷安危,向來由最信任的軍隊把守。此時把守直隸門戶的,就是僧王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咸豐皇帝的舅舅,此人雖然對帝國忠誠無比,但腦袋落後於時代的距離比較遠,對於現代政治一無所知。說透了,老僧王是典型的權力動物,只知道對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效忠。正是他炮擊英法兵艦,而後又在談判桌上擄走了鐵匠的兒子巴夏禮,並虐殺其隨從。但是中國人沒有因此而責怪他,因為權力體制下的國民,和僧格林沁同樣缺乏是非判斷,認為僧王打的是洋人,洋人就該打,所以僧王是愛國的,應該大力支援才對。
但經歷瞭如此之多的事件,朝廷已經漸漸醒過神來了。愛國是好事,但不遵守國際行為法則,就是流氓行為,這個事可不是披上件愛國的外衣,就能夠矇混過去的。於是,朝廷開始對僧王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不滿。
當南京被攻克之時,朝廷緊張地盯著曾國藩,生恐這老夫子造反。等發現曾夫子根本沒有此意,而是大力裁撤湘軍以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朝廷鬆了一口氣之餘,忽然覺得曾國藩、李鴻章這些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