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青城山下,這裡只算是青城餘脈,舒緩地鋪展在青城縣前。許宣的宅邸就在這山坡之下,而半山腰處,便是他新建的慈幼局。
山頂不高,且很平坦,一經剷平,就更是平坦如棋盤了。
山坡上這塊橫盤一般的平地中心,長七丈寬七丈的部分,被挖下去約一丈左右,然後,縮減為六丈,再向下挖一丈,如此反覆,如今最下邊一部分長寬各一丈的地方也已挖平了。
如果是在平地上挖這麼深,早就滲水成了一口井,幸虧它是在山頭上,挖下去這麼深,土壤雖溼,卻也不至於出現滲水的情況。
許宣僱了很多民工挖掘這東西,但工程大體成型後,這些民工便領了工錢遣散了,沒人知道許員外為什麼要花錢挖掘這麼個東西,有人猜測許員外是想蓄水,可當地並不缺水,水患頻仍,旱災倒很少發生。
不過,鄉民百姓們誰在乎這個呢,又不是什麼有趣的逸聞,初時還有些人閒談時聊及此事,沒幾天就無人理會了。
山上的大坑並未停工,只是現在換成了慈幼局裡收養的那些半大孩子。大坑裡竹子搭建的腳手架還在,孩子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們喜歡像猴子一樣在裡邊爬上爬下。
他們並沒有幹多少體力活,每天的事情都很輕鬆,他們只需要用小鏟子把四壁削平,廢土用筐提出去,再把一塊塊輕薄的黃銅板運進來,一塊塊拼裝起來,貼在土壁上。
那黃銅板是許宣從鑄鏡店定購的,很薄,但是打磨的很光亮。為了訂購這些銅板,他同時向遠近十來家鑄鏡店下了單,預付了一半的工錢,這才加班加點地鑄造、打磨了出來。
但凡參與勞動的孩子,每天的晚飯裡都會有一大勺肥豬肉,所以孩子們都搶著來幹活,孩子們幹活不懂得藏拙,只用了幾天功夫,這件差使就做完了,腳手架也一層層地拆除了。
於是,陽光一照,那坑中便金光燦爛,互相輝映,照得其中金壁輝煌。蘇窈窈站在坑沿上,看著一層層向下的傾斜45度角的金燦燦的坑壁,又抬頭看看空中陽光的交匯點,沉默半晌,輕輕嘆了口氣。
許宣乜了她一眼,道:“怎麼?”
蘇窈窈道:“我嘆自己……一向自詡精明,可是與你的智慧一比……”
蘇窈窈苦笑道:“我為了建那聚集光源的銅塔,硬是耗時七年,把一個富可敵國的大商賈,逼得從此敗落。可你建這倒立之塔,只需挖去土壤,貼上一層薄薄的銅板,耗時不過月餘,所費也不算多,與你一比,我只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