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 (第2/3頁)
南林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田典也還不會種,去年我們這的坡地上就該種一茬馬鈴薯才好。”
“哎!”鄭榮可惜得直拍腿。她家還算寬裕,但也只供得起一個孩子進學室,最近因為看到讀書的好處,家裡決定再送一個跟她家阿義學得出色的孩子去讀書。就多這一個讀書人,一家老小每餐都要少抓把糧,多舀勺水。恐怕要到今年粟收了,才能把虧空補起來。
要是去年能種一茬馬鈴薯,那在黍飯麥飯裡切上一個蒸熟,不就能吃飽了嗎?
“家裡還有點用了水車都澆不上水的旱田,明年就種它了。你大兄種你那塊地已經學會了,你曉得他能幹,明年我搭把手,一準收拾出來。”
軹道亭的地重新劃分過,斤兩也向後世看齊,正在秦國慢慢推動改變。嬴政可不耐煩每次都把後世的產量跟現在換算,他要更直觀的看到產量區別,等穿過去的時候好拿資料去問專家。汪教授的微訊號他一直存著,還特別加了個A放在最前面。
現在他拿回來的馬鈴薯畝產差不多是五十年代的產量,一畝地千斤左右。但產量會逐年下降,他還在督促農官學著育種,先拿這些種幾年,以後儘量還是由各地郡縣的農官育種之後再換給當地農夫耕種為好。
王沐跟鄭榮不懂這些,她們就看到,那些不太好的地拿去種紅薯跟馬鈴薯,用足肥料,半畝邊角地種出來五百斤,能把人嚇昏過去。
王家的長孫王義開始教弟弟們識字算術了,王沐也過去跟著學,鄭榮把紅薯放進灶,準備孩子們下午吃,晚上還能省口飯。王沐喊她:“嫂子,你沒事忙也來學吧。”
“我學它做什麼?”鄭榮詫異,她看王沐學也只當她要教兒子呢。
王沐卻另有想法:“裡典不是說了,讓能學的都自己學著。我琢磨以後肯定有好處。就是你不學,也叫大兄學一學,我們女人學可能沒用,男人學著肯定不吃虧。”
“這樣啊……”
法家徙木立信的故事並不是白講的。張蒼在軹道亭釋出新糧種,使用新的農業技術,獎勵好學童子,到今年這個時候,已經將自己的信用和秦王的信用都立了起來。鄭榮對裡典宣稱的話也不懷疑,只是從早忙到晚,沒有王沐特別來再說一聲,思想上總是沒法太重視。
但有了個八歲就給母親和弟弟掙來錢糧補貼,跟隨了不起的亭長學習,把全亭的男孩都壓下去的女兒,王沐說話的份量就不一樣了。
鄭榮就拿著針線活,跟王沐坐到一起,聽自己兒子教弟弟們識字。女孩們有的也在聽,不過畢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