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晚乙女哲哉師父是藩國人盡皆知的“天婦羅之神”。
晚乙女哲哉師父十三歲開始學徒,拜他爸爸為師,到現在七十三歲。
持山居傳到他這輩,已經第六代,專門料理天婦羅。店的位置一直沒有變,就在進出藩城必經的路上,出了城門往南走,不到五百米路西,店門口一棵很大的柳樹。
持山居的格局也沒有變。
進門很小的玄關,玄關牆上一幅字:“持山為壽”。小桌上一隻瓷瓶,瓶裡一枝花。瓷瓶,每天不同;花,每天不同。
從玄關進去,是店的主體。圍繞著一口炸鍋,是安排緊湊的操作區。圍繞著操作區,是一圈檜木吧檯。沿著吧檯十個座位,每餐最多招待十位客人,每個客人都能看到那口炸鍋。
炸鍋是第一代持山居家主置辦下的,當時花了普通人家一棟房子的錢。
炸鍋活得比歷代家主都久。四十年前,晚乙女哲哉開始執掌持山居,炸鍋傳到了他手裡。四十年來,他每天站在炸鍋前,感受到上五代家主留在鍋裡的氣息。不同的五雙手,在鐵鍋的不同部位,留下細微的劃痕。油熱,開始炸天婦羅,他在油鍋裡看到上五代家主的面容和身形,看到他們炸的天婦羅的相同和不同。他們就活在周圍,或者活在不遠處,經常會回來看看他,回來的頻率和他夢見他們的頻率類似。
晚乙女哲哉站在炸鍋前,距離吧檯兩拃半。客人坐在座位上,距離吧檯兩拃半,距離晚乙女哲哉三尺。多少代料理人反覆摸索出,這個距離,人和人之間最舒服。
炸鍋背後的牆上凹進半尺,沿牆形成了一個長長的龕,平行於地面,高度和客人坐下後眼睛的位置大致平齊。這個龕型空間,擺放著歷代持山居家主收集的古美術。碎玉、瓷器、琉璃、硯臺、青銅、石雕佛像殘破的區域性,每月換一次陳列,每月一個大致的主題,比如材質、年代、地域、禽鳥、瑞獸、團花、文房。
客人背後的屋外,是個很小的院子,草木繁盛。客人的眼睛掃過去,常常有看不到盡頭的綠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