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獨尊儒術 非儒非法非主流 (第2/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人。
然而汲黯沒有想到,漢武帝必須用小人,因為帝國不是邦國。邦國是貴族的時代,也是君子的時代。帝國則是平民的時代,也是小人的時代。這個歷史程序,是不可逆轉的。劉邦不就是小人嗎?韓信和陳平不也是嗎?
何況漢武帝還有一個打算,那就是從功臣勳貴們的手中奪權。這就不能靠貴族,得靠平民;不能靠君子,得靠小人。公孫弘和張湯確實出身卑賤,不講原則,一味媚上,十足的小人。但,帝國要的就是這個。
保留貴族精神和君子之風的,便只有汲黯。
汲黯是表裡如一的。他那句“內多欲而外施仁義”的名言,就是當著漢武帝的面在朝堂所說。儘管當時滿朝失色,汲黯卻無怨無悔。他說,天子設立百官,難道是用來拍馬屁的嗎?就算有危險,又豈能讓朝廷蒙辱?
難得的是,漢武帝對汲黯一讓再讓,禮遇有加。大將軍衛青來,他坐在馬桶上就見了。丞相公孫弘來,他帽子不戴就見了。汲黯進宮,漢武帝卻一定正襟危坐。如果匆忙之間來不及整理衣冠,則會躲進帳中,以免不恭。
這是對汲黯人格的敬重。
為著這份敬重,我們也要對漢武帝表示敬意。
汲黯也值得敬重。元狩二年,為了接待前來投降的匈奴渾邪王,朝廷向民間借馬,結果沒湊夠數。漢武帝認為長安縣令辦事不力,要開刀問斬。汲黯卻挺身而出:長安令無罪!只要殺黯一人,就有馬了。
漢武帝又默然。
汲黯說這話,是因為他當時擔任右內史,是長安縣令的長官。下屬被問責,長官當然要承擔領導責任。這在汲黯,就是一個高貴者應有的擔當。
貴族精神,是要用生命來支援的。
其實汲黯擔任右內史,是丞相公孫弘的陰謀詭計。因為右內史相當於首都市長,轄區內盡是高官權貴,很難治理。以汲黯之耿直,豈有不得罪人出點事的?
然而公孫弘的說法卻冠冕堂皇:如此重任,非指派老成謀國、聲望極高的大臣不可。
誰是君子,誰是小人,豈非一目瞭然?
漢武帝當然也清楚。因此,儘管公孫弘和張湯恨死了汲黯,他自己也咬牙切齒,卻終究沒有對汲黯下毒手。看來,武帝起用小人,也是迫不得已,或者權宜之計。內心深處,恐怕還是敬重君子的。
有一次,中大夫莊助替汲黯請病假。
漢武帝問:你看汲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莊助說:誰都不能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