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獨尊儒術 非儒非法非主流 (第1/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張天下要有公道的,是汲黯。[25]
汲黯在武帝朝擔任的最高職務,是主爵都尉。主爵都尉是負責列侯封爵事宜的中央政府官員,位列九卿,相當於國務會議列席成員,享受正部級待遇。
這就比公孫弘和張湯差得遠。公孫弘和張湯在汲黯位列九卿時,都不過蕞爾小吏。但是後來,公孫弘擔任了丞相(國務總理),張湯任御史大夫(副總理級)。一個拜相封侯,一個位在三公,只有汲黯原地踏步。
對此,汲黯很不以為然。他對漢武帝說:陛下用人怎麼就像堆柴火,越是後來的就越是放在上面(成語“後來居上”的來歷就在這裡)!
漢武帝默然。
其實這兩人後來居上,並不因為武帝要堆柴火,只因為他們摸準了皇上的心思。武帝要用儒術裝點門面,公孫弘就子曰詩云;武帝要用刑法殺一儆百,張湯就深文周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當然好戲連臺。
實際上漢武帝也不得不如此。秦政苛,結果是天下潰而叛之。這就要獨尊儒術,標榜仁政。漢政寬,結果是網漏吞舟之魚。這就要重用酷吏,建立權威。
這在漢武帝,就叫齊頭並進,兩手都硬。
汲黯卻左右開弓,反儒也反法。
在汲黯看來,儒法兩家都不可取。新儒生大多口是心非,阿諛奉承,巧言令色,耍小聰明,公孫弘是代表。刀筆吏則舞文弄法,爭強好勝,濫殺無辜,陷害忠良,張湯是代表。所以他既反對公孫弘,也反對張湯。
汲黯揭發公孫弘,前面已經說過。他對張湯,同樣毫不留情。有一次,汲黯甚至當著武帝的面,痛罵職務還是廷尉的張湯:身為正卿,上不能富國,下不能安民,卻擅改高皇帝約法,就不怕斷子絕孫嗎?
張湯的對策,是跟汲黯咬文嚼字,找茬。
結果汲黯忍無可忍。他說:難怪大家都講不能讓刀筆吏做高官。果然!果然!如果按張湯那一套辦,只怕普天之下都不敢抬腿走路、正眼看人了!
公道什麼的,當然也不會有。因為“智足以拒諫,詐足以飾非”的張湯,名為整頓吏治,實為固寵弄權。
汲黯哪裡知道,漢武帝並不怕這個。他要的也不是公道,而是霸道,只不過得裝扮成王道。因此,他的用人觀念跟汲黯不同,階級觀念也不同。
的確,汲黯的出身是很高貴的。他原本是衛國人,祖上世代都是卿大夫。這樣的貴族,哪裡看得起放豬出身的公孫弘、小吏出身的張湯?在他眼裡,這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