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高度集權 一國兩府 (第2/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曾封還哀帝加封董賢的詔書,拒不執行,哀帝也無可奈何。
武帝本人,更是領教過丞相的跋扈。比如田蚡(讀如焚)任丞相時,幾乎大權獨攬。帝國的大小官員,統統由他提拔任命,以至於漢武帝忍無可忍地說:你老人家封官封夠了沒有?朕也想任命幾個![23]
這種狀況,當然得改變。
漢武帝的第一步,是用御史大夫來抗衡。
御史大夫銀印青綬,同時也是副丞相,但不是丞相的副手和僚屬,而是備位丞相。也就是說,丞相職位如果空缺,就例由御史大夫遞補,故又稱亞相。
這就有點意思了。何況太尉一職早在武帝繼位後第二年就被廢除。宰相三府只剩下二府,不妨相互制衡。
漢武帝起用的打手,是公孫弘和張湯。
這一招很靈。公孫弘任御史大夫時,丞相是薛澤。張湯任御史大夫時,公孫弘已經去世,丞相先後是李蔡和莊青翟。結果,薛澤、李蔡、莊青翟都成了擺設。大政方針,全由張湯和漢武帝一手拍板,沒別人什麼事。[24]
公孫弘和張湯能夠架空丞相,固然因為他們兩人一個陰險一個蠻橫,但與擔任的職務也不無關係。御史大夫的主要職權是掌管文書和監察百官,實為朝廷的秘書長和監察長。如果存心想做事,那是很有事情可做的。
更重要的,是他的副手。
御史大夫的副手有兩個,一個叫御史丞,一個叫御史中丞。雖不過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漢制,官銜前面有“中”字的,都在皇宮裡辦公,御史中丞也一樣。
實際上,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府駐宮辦事處主任。這樣的副手,丞相是沒有的。皇帝有什麼想法,也是先告訴御史中丞,由御史中丞轉告御史大夫,再由御史大夫轉告丞相。御史大夫揣摩聖意,要比丞相容易得多。
公孫弘和張湯得逞,這是原因之一。
不過御史大夫畢竟是政府的人。漢武帝要奪權,還得用宮廷的人。宮廷的人就是宮廷官,也叫中朝官。其中最重要的,是尚書。尚書就是皇帝的政治秘書。如果讓尚書來處理政務,皇帝就有了自己的班子。
然而尚書的地位實在太低,必須派個大領導。
這個大領導,就是大司馬。
大司馬是在全面推行經濟體制改革那年(元狩四年)設定的,其實就是被廢除的太尉,但不再作為宰相,也非正式官職,而是加在將軍官銜之上的名譽稱號,比如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大司馬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