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精神 嵇康之死 (第1/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嵇康被殺那年,四十歲。
已經無法確知這是哪一天的事情,只知道當時出了太陽。嵇康看了看地上的影子,知道離行刑的時間還早,便讓人取來琴,演奏了一曲《廣陵散》。他說,過去有人要跟我學這支曲子,我沒答應他,現在成為絕響了。
說完,從容就戮。
嵇康死後,普天之下計程車人無不為之痛惜,據說就連司馬昭也感到後悔。[12]
那麼,嵇康為什麼會被殺?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32b58.jpg" />
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臨刑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曰:“《廣陵散》於今絕矣!”
直接的原因是得罪了鍾會。
鍾會出身高階士族,父親鍾繇(讀如姚)是曹魏的開國元勳,官居太傅,位列三公,而且是小楷的創始人,書法藝術的鼻祖之一。在這樣一個家庭成長的鐘會,天資機敏聰慧,更兼才藝超群,年紀輕輕就聲名鵲起。[13]
然而鍾會對嵇康卻似乎心存敬畏。他撰寫了一篇學術論文,想拿給嵇康看,卻又不敢面交。在戶外猶豫徘徊多時以後,鍾會將論文扔入嵇康院中,掉頭就跑。[14]
這裡面其實有政治原因。鍾會要討論的哲學問題,就像“文革”後檢驗真理標準的辯論,實際上代表著兩條路線的鬥爭。這兩條路線,就是曹魏主張的法家庶族和司馬集團主張的儒家士族。鍾會在政治上和學術上,都是站在司馬集團這一邊的。他不敢見嵇康,很可能是怯戰。
因此,當他自以為有底氣時,就再次來見嵇康。
想來鍾會為這次見面做足了準備。他甚至邀請了當時各界的社會名流,穿著名貴的衣服,駕著豪華的馬車,賓從如雲前呼後擁浩浩蕩蕩地一同前往。
嵇康卻在打鐵。
現在看來,嵇康的打鐵,就像諸葛亮耕田,劉備編織工藝品,未必是為了謀生,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情趣或政治態度。他的院子裡有一棵大樹,嵇康便在樹下打鐵。拉風箱的,則是為《莊子》作注的著名哲學家向秀。
向秀和嵇康,都不理睬鍾會。
很沒意思地等了一陣子後,鍾會悻悻而去。
嵇康這才開口: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15]
嵇康繼續打鐵。可惜他這種日子過不了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