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無射是個鍾 (第3/6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啊。”
洋洋灑灑,語氣中還帶著氣憤,單穆公竭力勸阻。其實,他很想說周景王的做法很可能引發國人起義,不過想了想,沒有說出來。
“老單,你太誇張了。”周景王笑笑說,他才不在乎屁民們的財產會不會縮水。
周景王最終還是實施了他的“貨幣改革”。
可笑的是,幾千年後的今天,竟然還有國家採用周景王的辦法來搶奪老百姓的財產,以大面額新貨幣取代小面額舊貨幣,卻限定每個人的兌換量,結果民怨沸騰,最終不得不廢止新幣,並且將財政部長作為替罪羊槍斃以安撫民心。
歷史車輪在前進,可是某些統治者的智商毫無進步。
【錢的來歷】
說到貨幣政策,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的貨幣史。
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
周朝基本沿襲商朝的銅幣,不過,形式有些變化。
到春秋,各國各自鑄幣,周王室、晉國、鄭國、衛國等宗親國多采用“布幣”。布本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當銅幣出現後,人們因受長期習慣的影響,仍稱銅錢為布。齊國和燕國主要使用刀幣,幣形如刀。楚國鑄幣銅貝稱蟻鼻錢,由貝幣演化而來,因此楚國的貨幣與商朝一脈相承,這也證明楚國並非蠻夷之地。
秦國使用圓幣,幣中央有圓孔和方孔兩種。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也就統一使用圓幣,這一用,就是幾千年。
布幣在當時流通最廣,布幣的形狀主要有鏟型和鼎型。
當時有一種農具叫做錢,形狀如鏟,主要用來耨草。所謂鏟型布幣,在當時是錢型布幣。因為流通量很大,中原一帶就把這種布幣簡稱為“錢”。
現在人們稱貨幣為錢,就是這樣來的。
【鑄無射】
貨幣改革,導致民怨沸騰。不過還好,貨幣流通量沒有明顯增加。
為什麼呢?新幣換舊幣多換來的銅去了哪裡?
“哈哈哈哈,老子現在有這麼多銅,老子要鑄無射大鐘了,有多大?大到要創造世界紀錄,兩千四百斤。”兩年之後,周景王宣佈。
原來,貨幣改革的目的在這裡。
所以,多數打著改革幌子的統治者,真實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