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無射是個鍾 (第4/6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景王要鑄大鐘?腦子進水了?所有人都這麼想。
鑄造大鐘在那時候是一項重大工程,基本上全國的工匠都會被徵集到,並且將要耗費大量的木材,這又要耗費大量的人力。這麼說吧,這項工程,基本上等於大鍊鋼鐵,又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
單穆公來了,他又要勸勸周景王。
這一段,同樣見於《國語·周語下》。
“大王,不行啊。貨幣改革就已經讓中產階級被消滅了,現在又要鑄大鐘,老百姓的負擔又要加重。如果老百姓的存款都被搶走,現在又加重他們的負擔,他們怎麼活下去?”單穆公勸告。
“屁民們能不能過下去,幹我鳥事?我就想搞一個標誌性的東西來流芳千古,讓世世代代的人看見這個大鐘就想起我來。”周景王根本就不想百姓,自然不會聽從單穆公的勸告。
“那,鍾這個東西不過是用來奏樂的,何必要造這麼大呢?鍾造得太大,耳朵就無法聽到它的聲音。鐘聲是讓耳朵聽的,耳朵聽不見,那還算鍾嗎?就像眼睛看不清楚的東西,不能硬讓眼睛去看。眼睛所能觀察的範圍,不過幾尺之間;其所能分辨的顏色,也不過一兩丈的距離。耳朵所能聽到的和聲在清音與濁音之間;其所能分辨的清、濁之音,不超過個人的能力所及。所以先王鑄造樂鍾,大小不超過樂音的標準,重量不超過一百二十斤。音律、長度、容量、重量都因此確定,錙銖分寸、斤兩丈尺的單位都由此產生。所以,聖人對此十分慎重。現在陛下所鑄造的鐘兩千四百斤,耳朵無法聽到聲音,大小不符合規制,鐘聲中聽不出和聲,規格上不能成為標準,既無益於樂又浪費民眾財產,那有什麼用呢?”單穆公見大道理不行,只好從鐘的本身構造上來說,想要讓周景王知難而退。
“別說這些了,大鐘能不能出聲不是你說了算。我已經找了樂師和工匠推算過了,這麼大的鐘,同樣能出聲,而且更雄渾。”周景王得意地笑了,在這個問題上,他倒是提前做了功課的。
單穆公一看,大道理沒用,小忽悠又忽悠不住,不禁嘆了一口氣。
“唉。音樂是用耳朵來欣賞的啊,就像美女是用眼睛來欣賞的一樣。如果音樂聽起來震耳欲聾,就像美女看上去有山那麼高,還有什麼意思呢。耳朵和眼睛是心靈的樞紐,所以必須聽和諧之音而看正當之物。所聽和諧才能耳聰,所看正當才能目明。如果視聽不和諧,出現耳鳴眼花,味入於口就不會精美,味不精美則精氣渙散,精氣渙散則無法和諧。於是就會有狂亂背理的言論,有